3月27日至4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组织15家境外媒体的20余名记者赴拉萨市、林芝市采访。3月28日下午,境外媒体记者们参加了在拉萨市举行的《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新闻发布会。此后,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民生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为期4天的深入报道,向世界讲述他们眼中的西藏。
民生保障:
照料中心与学校里的幸福图景
拉萨市城关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处处洋溢着温暖与活力。境外媒体记者们看到,大厅墙面展示着清晰的功能布局,从养生休闲区到文化娱乐室,各楼层功能区一应俱全。活动室内,老人们或随着音乐节奏跳养生操,或全情投入“打骰子”娱乐,又或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理疗室里,工作人员为老人进行康复理疗。俄罗斯记者在参访时,被藏式扬琴独特的音色吸引,亲自上手体验演奏。80岁的次吉老人感慨万千,直言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境外媒体记者们普遍认为,“老人们的生活幸福安康”,西藏民生事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多语种教学有序开展,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跳起特色工布课间操,展现出蓬勃的朝气。运动馆内,各类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境外媒体记者们采访得知,学校始建于1974年,现有26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牧区,学校为学生提供住校服务。七年级学生次仁旺姆受访时说,在学校的生活很开心。境外媒体记者们表示,学校的住校服务模式,为偏远地区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创造了条件,是推动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
保护传承:
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作为西藏的文化地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境外媒体记者的目光。参访过程中,工人们“打阿嘎”维修建筑的场景引发了记者们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这一独特画面。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贡嘎扎西和大昭寺管委会主任拉巴,就宗教节庆活动开展、宗教信仰自由保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伊拉克如道媒体集团记者马赫迪表示:“此次西藏之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这里不仅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幸福,而且在文化传承与宗教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西方媒体传播的涉藏谣言,与我亲眼所见的景象截然不同。我计划制作一部纪录片,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西藏,让更多人亲身感受这里的魅力。”
此外,境外媒体记者还漫步八廓街,与当地市民和商户深入交流。在拉萨介观艺术中心,大家沉浸式体验冥想,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夜晚,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的精彩演出,更是让境外媒体记者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拍手称赞。
发展引擎:
经济腾飞的活力与潜力
此行中,境外媒体记者走进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探寻西藏经济发展的“密码”。拉萨市莲华之宝公司利用牦牛骨质瓷打造出一系列精美瓷器,不仅传承了传统工艺,还为藏族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他们实现人生价值,这一模式得到了境外媒体记者的高度认可。
拉萨市雪莲花高原炊具厂内,现代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各功能区规划合理,工作人员配合默契。得知该厂年产量可达百万只,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境外媒体记者纷纷拍摄视频,记录忙碌的生产现场。在西藏奇正藏药厂,境外媒体记者深入了解藏药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技术创新,围绕民族医药融合发展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探讨。
此外,参访团还领略了拉萨市南山公园的绿意盎然、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的桃花美景,以及鲁朗国际小镇的独特风情。南山公园里,日本记者与市民家庭一同定格温馨瞬间;嘎拉村的桃花盛景让境外媒体记者流连忘返;鲁朗国际小镇凭借旅游产业实现经济腾飞,2024年接待游客75.5万人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与村民交流中,境外媒体记者连连感叹,西藏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唐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