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四家大行定增注资 对中小投资者影响几何?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胡艳明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终于“靴子”落地。

2025年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下称“定增”)预案的公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部将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

按照相关政策部署,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实施。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将此次国有大行定增比喻为“兵马欲动,粮草先行”。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增资将进一步夯实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提升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同时,定增价格是如何确定的、增发带来每股收益摊薄后如何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等问题备受投资者关注。

定增价格的考虑因素

根据公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拟向财政部进行定增,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双维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定增,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定增,分别募集资金不超过1650亿元、1050亿元、1200亿元和13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定增价格分别为6.05元/股、9.27元/股、8.71元/股、6.32元/股。

3月31日,在上述四家银行召开的定增投资者说明会上,关于定增价格、如何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等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话题。

交行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每股8.71元。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该价格符合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交行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的规定,并且较当前公司股票价格还有较大幅度的溢价。这样的定价主要基于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何兆斌表示:“一是体现大股东对交行长期发展的信心。本次发行完成后,财政部将成为交行的控股股东,在定价上,我们考虑了控股权溢价的因素,体现了大股东财政部对交行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有利于增强其他股东对交行长期发展的信心。二是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次发行定价远高于当前市场股价,在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充分考虑了二级市场中小股东的利益。三是符合市场化原则。目前银行股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普遍长期破净,这个市场价格是市场各方接受的公允价格,其中国有投资者减持存量股票也是按照二级市场的价格。因此,遵循市场化原则,在定价上就不宜与市场价格偏离度太大。”

建设银行此次定增的发行价格为每股9.27元。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此次发行价格是在统筹考虑原有股东和增资股东的利益、市净率、资本补充规模、市场形势等因素,会同定向增发对象合理确定的。此次发行兼顾了原有股东、增资股东利益。建设银行此次增资对原有股东每股收益摊薄比率较小,但增资定价较A股当前市价溢价较高,有效保护了原有股东利益。

对于定增发行价格的考量,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此次发行股票价格为每股6.05元,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中国银行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80%,符合监管规定。此次发行定价统筹考虑了新老股东利益、资本补充规模等因素。此次发行完成后,中国银行的资本实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整体经营更加稳健,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高,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将持续受益。

邮储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表示,当前的定价安排,兼顾了新老股东利益和银行长远价值提升,能够最大化实现多方共赢,对市场形成正向引导,提振银行股估值,提高股票交易流动性,有效增强市场信心。

中小股东权益受关注

定向增发后,几家国有大行的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将面临一定程度上的摊薄效应。

对于如何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生柳荣表示,定增发行完成后,建设银行净资产规模相应增加,短期内可能对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摊薄效应,但影响较小。一方面,该行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已在二级市场价格基础上适当溢价,充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此次发行后,该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在市场环境变化、资产质量管控及非预期事件冲击中保持合理安全边际,更好发挥国有大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虽然在此次发行后,交通银行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指标在短期内将有所摊薄,但从中长期来看,此次发行是保障交通银行长远发展、提高中小股东投资收益的必要之举。”何兆斌表示。

何兆斌表示,首先,此次增资将进一步夯实交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基础。从长期来看,这符合中小投资者尤其是长线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此次发行方案中已充分体现了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一方面,此次发行定价较近期市场均价有较大幅度的溢价。财政部以溢价参与此次大额定增,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降低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摊薄。另一方面,参与本次认购的投资者均承诺了5年的股票锁定期,愿意长期持有交通银行股票,不会在短期内对二级市场产生冲击,有利于维护交通银行股价稳定。

何兆斌同时表示,交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摊薄即期回报的填补措施相关议案。交通银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防范即期回报被摊薄的风险,并提高未来的回报能力:一是通过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合理的资本回报水平;二是将继续坚持资本约束理念,不断优化风险资产结构,稳步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和资本收益水平;三是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鼓励低资本消耗业务的稳健发展,加速推进盈利模式转型;四是将继续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倪军认为,增资对股息率摊薄有限,高股息价值仍在。在测算增资后,四家国有大行2024年的A股股息率仍均高于4%,股息率降幅均小于1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增资后规模增速提升对净利润的改善,动态来看,增资对股息率的摊薄效果更小。

长期利好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4.48%、12.20%、10.24%和9.56%。此轮增资后,四家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提升至11%以上。

银行补充资本金,有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何选择定增方式?生柳荣表示,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建设银行当前最佳的融资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可以实现对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及时有效补充,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兼顾效率性和稳定性,对夯实建设银行的资本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水平和盈利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此次定增符合建设银行业务发展和资本补充的需求,是现阶段最符合建设银行实际情况的资本补充工具。此次定增属于政策利好,认购资金来源于特别国债发行,且已提前锁定增发对象,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抽血”效应。

倪军认为,此轮增资对四家国有大行股价的影响长期利好、总体中性。其一,即使不增资,随着规模增速放缓、净息差收窄和利润增速逐步放缓,大行的股息率也会逐渐下行。增资虽然短期一次性摊薄股息率,但中期(两三年内)可有效支撑规模增速,有利于大行股息率长期保持稳定。其二,国有大行作为低风险、类国债资产,其稳定性本身包含着国家背书的底层假设,即在周期下行时期政府注资的可能性,市场应有所认知,股价可能已包含政府注资的考量。其三,今年行业的经营环境有变,随着财政政策加快发力,银行资产荒逐渐不荒,经济复苏已在路上,国有大行在周期底部补充资本属于“兵马欲动,粮草先行”,长期来看可视作利好。

对于如何确保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卓成文表示,中国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管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尽量减少此次发行对普通股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影响,充分保护中国银行普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中国银行拟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推动战略转型发展,优化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四是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资本消耗;五是落实市值管理机制,重视投资者回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四家大行定增注资 对中小投资者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