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熬夜似乎是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对心脏的危害极大。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正悄无声息地给心脏带来沉重负担,对于心衰患者而言,这些行为的危害甚至远超熬夜,可我们却常常浑然不觉。
作为一名在医疗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接触过众多心衰患者。他们之中,不少人作息规律,从不熬夜,可即便如此,心衰症状依旧逐渐加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最容易加重心衰症状的行为“面纱”。
## 反复搬重物,给心脏“增压”
生活中,有些人总想着适当活动身体,即便心脏不太好,也会习惯性地做些体力活儿。比如,去市场买菜时,毫不犹豫地拎起沉甸甸的菜兜;家里桶装水没了,自告奋勇去搬;大扫除时,卖力地扫地、清洗厚重的被单,结束后还会为自己的“能干”感到成就感满满。然而,对于心衰患者来说,频繁搬重物这一行为,就如同给脆弱的心脏按下了“强度加码”的开关,且一旦按下,便难以关停。
当突然搬起重物的瞬间,心脏会因负荷的陡然增加,而加快跳动频率,加大收缩力度。尤其是那些本身射血功能就欠佳的心脏,更是不堪重负。相关研究表明,急性体力负担的增加,例如一次性搬起超过自身体重一定比例的重物时,左心室壁张力会显著上升。这就好比给本已疲惫不堪的心肌又加上了一副重担,身体的血流被迫重新分配,心肌耗氧量也随之急剧升高。对于健康人而言,或许只是短暂的心跳加速,稍作休息便可恢复;但对于心衰病人来说,这极有可能直接引发急性发作,后果不堪设想。
曾经有一位退休的煤矿工人,平日里心衰控制得还算不错。可有一天,他突然逞强,坚持要自己搬液化气罐上楼,还想着就这一次没关系。然而,到了晚上,他便出现了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的症状,被紧急送往急诊室。他懊悔地说:“真没想到,搬一次重物对心脏的冲击,竟然比熬夜还可怕。”
## 浓茶咖啡频摄入,心脏“压力山大”
很多人认为喝茶、喝咖啡不仅能提神醒脑、利尿排毒,还能有效缓解疲劳,将其视为养生之道。但对于心功能本就不稳定的人,尤其是心衰患者而言,频繁摄入咖啡因,无疑是让原本就超负荷运转的心脏雪上加霜,越来越疲惫。
心衰患者往往存在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的问题,而咖啡因的摄入会使心率加快,舒张时间相应缩短,心脏供血效率因此大打折扣,进而反过来加重心衰症状。此外,咖啡因还会轻度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导致血压波动变得不稳定。研究显示,频繁摄入咖啡因的心衰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不饮用者。
有一位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工作压力较大,为了“提神续命”,每天都离不开浓茶。早晨来一杯香气浓郁的红茶开启新的一天,中午再泡上一杯清新的绿茶,晚上若是还需加班,便会冲上一杯咖啡。然而,某天他突然感到心悸不止,胸闷难受,被紧急送往急诊室后,诊断结果为心衰加重合并房颤。他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当作“提神法宝”的浓茶和咖啡,竟成了加重病情的“罪魁祸首”。
## 憋尿强忍便,心脏“很受伤”
你可能从未想过,频繁憋尿和强忍大便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对心脏而言,却是不小的麻烦。对于很多心衰病人来说,夜间起夜频繁是个困扰,或是白天出门在外,担心上厕所不方便,干脆减少喝水量。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不仅没有减轻身体负担,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身体的负担。
当膀胱过度充盈时,腹部压力会随之升高,回心血量突然增加,这对左心室的充盈造成了强烈冲击,极易诱发肺淤血和心源性呼吸困难。再来说说便秘,如今很多人习惯在“蹲坑”时看手机,这一蹲就是很长时间,还有些人甚至三天都不排便。实际上,无论是强忍便意,还是过度用力排便,都会造成迷走神经刺激异常,使得血压突然波动,心律也容易变得紊乱。有研究表明,排便时用力过猛是导致中老年猝死的高风险诱因之一。心衰病人本身心脏泵血能力就较弱,长时间憋便或用力排便,极有可能诱发晕厥,导致心衰症状进一步加重。
曾经有一位退休教师,爱干净且怕麻烦,常常因为各种原因憋尿忍便,还觉得“晚点上一次厕所更省事”。然而,某天凌晨,他突然腹胀难忍,在厕所晕倒。被送到医院时,血压极低,心功能评分严重下降。他感慨道:“真没想到,一个没上出来的厕所,差点要了我的命。”
## 天气变化热衷热疗,心脏“吃不消”
春秋换季时,天气变化多端,不少人会想着通过热水泡脚、汗蒸、桑拿等方式“去除寒气”。但这类热疗方式对于心衰病人来说,并不适宜。
泡脚时,水温较高,容易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供血,心脏会反射性地加快心率,这无疑又给心脏下达了“加班命令”。而汗蒸时,人体更容易因高温出汗,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加速脱水。此时,血液浓缩,血黏度上升,会导致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肺循环负担。有些老年人泡完脚后,会感觉身体轻松,其实这只是短暂的“血管扩张假象”,随后心跳反而会更快,胸闷感也会更加明显。相关文献指出,高温环境暴露会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而这种心率失调正是心衰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前兆。
有一位从事理疗工作的中年女性,每周都会去汗蒸,认为这样能“排毒养颜”。结果某次蒸完回家,就感觉喘不上气来。晚上被送到医院时,肺部已经出现明显的积水声,心衰评分也提升了一级。她本以为出出汗就能“排毒”,却没想到把身体原本平衡的体液系统搅得一团糟。
## 饭后烟酒不断,心脏“遭罪”
有些人嘴上说着要戒烟戒酒,可一到饭后,便忍不住点上一根烟,美其名曰“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朋友小聚时,也会喝上一点酒,觉得这样才有氛围。但对于心衰患者而言,最忌讳的并非一次大量饮酒,而是这种“持续性的小剂量刺激”。
尼古丁能够使血管迅速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加重心脏的泵血负担。而酒精,哪怕是少量摄入,也会直接干扰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代谢,影响心脏的电活动,容易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更糟糕的是,不少人还会一边抽烟一边喝点啤酒、黄酒,自以为“不过量”就没事,殊不知这对心脏而言,是双重打击。研究明确指出,即使是低频率饮酒吸烟的心衰病人,在随访过程中,病情恶化和再住院的概率也显著高于戒烟戒酒者。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此前心衰控制得较为稳定。但他有个习惯,就是饭后总要抽上一根烟,还说这能解油腻。结果,心衰复发再次入院。当医生询问他吸烟频率时,他还不以为然地说:“就一根而已。”可对于脆弱的心脏来说,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根”烟,却可能成为引发严重后果的导火索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