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

在宁静的乡村,有一位备受大家尊敬的老人——老李。他已过八旬,却依旧身姿矫健,步伐轻快,精气神十足,与同龄人相比,仿佛年轻了十岁。村里的人常常向他讨教健康长寿的秘诀,老李总是面带微笑,轻描淡写地回答:“哪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呀,就是每天能吃得香,喝得好,大便也通畅得很。”旁边的陈先生听到这话,不禁回想起自己已逝的父亲。他的父亲享年七十多岁,晚年深受便秘的折磨。由于排便极为不畅,常常一周多都无法顺利排便。长期如此,身体就像一个只进不出的容器,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难以排出,父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健康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悄然消逝。

## 寿命长短,竟能从排便中看出端倪?

在日常生活里,很多人觉得几天不上厕所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身体的一个小“插曲”,压根儿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排便异常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进行过一项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们对50万国人的排便习惯展开了长期的跟踪。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深入分析了排便频率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相较于每天仅排便1次的人,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竟然高出了12%,而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更是高出了33%。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的人群,患缺血性心脏病以及主要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或许你会心生疑惑,排便次数怎么会和心血管疾病扯上关系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无论是排便过于频繁,还是次数过少,都是肠道菌群失衡的一种外在表现。排便频繁的人,胃肠蠕动速度过快,食物在肠道内还没来得及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匆匆被排出体外。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能量供应,还可能导致血压出现波动,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那些排便次数过少的人,肠道蠕动过于缓慢,体内产生的废物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不断堆积。这些废物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会逐渐进入血液,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就像给原本顺畅运转的机器增加了过多的负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也在《Nature》子刊上发表过一项研究成果。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万例人群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与人体寿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肠道菌群越健康的人,身体状态仿佛更“年轻”;反之,肠道菌群不健康的人,则显得更为“衰老”。虽然目前关于排便频率和长寿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还没有确凿的研究定论,但上述这些研究已经充分表明,肠道健康,也就是拥有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能够反映出消化系统的健康程度,还与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多个重要方面紧密相关。所以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至关重要。可别小瞧了每天排便次数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它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肿瘤等重大健康危机。因此,从健康角度出发,建议大家每日保持1 - 2次的排便频率最为适宜。

## 排便异常?这是身体发出的紧急警告!

排便情况与我们的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当出现以下这些异常排便情况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黑便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便颜色呈现黄褐色。但如果大便颜色突然转变为黑色,且质地发软,表面还有光泽,这种情况就需要格外警惕了。这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柏油样便。此外,一些肠胃疾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或者胃肿瘤破裂等严重情况,都有可能引发黑便。想象一下,肠道就像一条输送通道,当通道的上段出现破损出血时,血液经过肠道的一系列作用,就会使大便呈现出黑色。

### 黏液便

倘若你在大便中发现含有大量黏液,也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近期饮食过于油腻、辛辣,或者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高,导致肠道需要分泌大量肠液来辅助消化。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肠道发炎、感染,甚至是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肠道就像一个复杂的工厂,当工厂内部出现炎症、感染等问题,或者有肿瘤细胞“捣乱”时,就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运作,导致黏液分泌异常增多。

### 便血

便血也是肠癌的常见预警信号之一。当肠道内出现肿瘤时,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粪便在经过肠道时,容易与肿瘤发生摩擦,从而导致出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便血并不一定都是肠癌引起的,像痔疮、肛裂、结直肠类疾病等,也都可能引发便血。所以,一旦发现便血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排查,确定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粪便变细

当肠道中长出肿瘤后,随着肿瘤持续生长,会逐渐浸润直肠。在排便时,受到肿瘤的压迫,大便的形状就可能会发生改变,变得比正常情况下细,或者出现压痕。而且,患者在排便时,可能还会有一次无法排尽的感觉,就好像总觉得还有粪便残留在肠道内。这就如同水管被异物堵塞,水流通过时会受到影响,大便在肠道这个“通道”中前行时,也会因肿瘤的阻碍而改变形状。

### 异常腹泻

频繁出现腹泻症状,也可能与癌症有关。例如,当胰腺发生癌变时,就可能诱发消化系统出现异常表现,导致频繁腹泻。而且,长期腹泻会使体内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所以,一旦出现这种异常腹泻的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免延误病情。

## 经常憋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憋屎的经历。一般来说,几个小时的憋屎还能勉强忍受,最多憋个1 - 2天,便意就会强烈到让人无法忍受。然而,在英国却有一个“奇人”,他因为涉嫌运毒被捕。为了不将体内藏毒的证据——毒品通过排便排出体外,他竟然硬生生地憋屎长达47天。或许你会感到难以置信,人真的能够这么长时间不排便吗?实际上,排便的忍耐阈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主观控制来提升的。那些经常憋屎的人,直肠需要累积更多的粪便才会产生便意。而粪便在体内积累的时间越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那么,憋回去的屎都到哪里去了呢?这就要从大脑中枢这个身体的“总控制阀”说起。当我们憋屎时,大脑中枢会发出“禁止排便”的信号。肛门外括约肌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主动收缩,将粪便憋回乙状结肠。所以,这些被憋住的粪便会重新回到结肠内。在结肠中,大便中的水分会被不断重吸收,大便也会因此慢慢变得干硬,原本强烈的便意也会随之逐渐消散。长期如此,就很可能造成便秘的局面。而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久,对身体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以下这些危害:

### 增加发生肿瘤风险

长期憋屎会使肛肠承受巨大的负担。而且,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滋生大量的氨、硫化氢和大肠埃希菌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对结直肠造成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增加患相关肿瘤的风险。肠道就像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当粪便长期滞留,就如同房间里堆满了垃圾,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质会侵蚀房间的墙壁,长此以往,房间就容易出现问题。

### 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憋下来的粪便会逐渐干结,导致后续排便变得困难。在用力排便时,腹压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种血压的突然升高,更容易引发心源性意外问题,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这就好比给已经脆弱的血管增加了额外的压力,随时可能导致血管“不堪重负”而破裂。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