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杭州报道
近日,上市银行陆续举行2024年业绩发布会,资产质量问题受到市场关注。
4月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浙商银行举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了解到,该行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逐步提升。
“2024年,我行风控策略更加稳健,全年处置不良资产比上一年多了30%,并主动压退房地产贷款。”谈及风险化解和资产质量,浙商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
如何管控风险?
从年报数据看,2024年,浙商银行实现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同时,应对风险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发布会上,该行将此归因于风险处置力度较大、风控策略更加稳健、产业投研能力提升三大因素。“2024年,我行保持‘化风险’力度,通过各类方式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同时,新设产业研究院,加强政策前瞻引领能力,坚持‘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该行管理层表示。
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该行管理层表示:“近年来通过加大风险处置力度,我行前瞻性压降成果突出。其中,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5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
展望今年,浙商银行方面表示,将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四个“提升深化”,保持资产质量继续稳中向好态势。一方面,以数字化风控和区域差异化研究,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新增领域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快出清存量风险,推进智慧清收增加效益。
“智慧经营”推动收益风险平衡
在业绩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对近年经营理念全面回顾:“(我们)将‘智慧经营’作为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专业专注的行业竞争力的‘经营法宝’,努力实现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对公为主垒大户向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转变。”
据了解,“智慧经营”理念是浙商银行从长期主义出发,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断夯实资产负债结构,并在经营上做三方面的调整: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并从追求“单项收益”调整为“追求场景化的综合收益”,从而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浙商银行方面表示,在资产端,“低风险均收益”的资产摆布助推收益与风险平衡。在负债端,存款付息率压降的同时规模平稳增长。
据悉,2024年,该行吸收存款余额较上年年末增长2.87%达到1.9万亿元,付息率4年连降至2.10%,成为影响营收及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助力。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