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坚持科学论证 技术赋能 助力内河水运高质量持续发展

转自:中国水运报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继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以来,又一指导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层面政策性文件,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具体举措,势必推动内河水运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着眼优化主干线大通道、全面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巩固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提高运输组织化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重点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行动方案》涉及的各项关键节点工程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规院”)以红心铸匠心,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谨求实、攻坚克难推进工程建设相关论证工作,不断创新实践,助力《行动方案》落实、落地。

第一,着力优化干线大通道,充分发挥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作用。

《行动方案》聚焦“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畅通,按照主干线航道、支流和省际航道等多个层次,分类推进,因地施策,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河水运发展提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干线扩能升级。对于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内河水运主干线航道,《行动方案》提出要重点破解局部拥堵和区段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通过加快推进长洲、微山等枢纽扩能和一系列干线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实施,充分挖潜“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效能。二是干支高效衔接。对于干支航道衔接水平不高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总体思路,依据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谋划重点支线航道项目,加强主干线大通道向内陆地区辐射联通,增强内河水运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保障作用。三是打通堵点卡点。当前,部分闸坝碍航问题多年未能有效解决,已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畅通的关键制约。嘉陵江井口、汉江兴隆等堵点卡点,乌江、右江、红水河、金沙江下游等航道通航瓶颈依然存在。《行动方案》聚焦重点省际航道通航瓶颈,进一步明确了集中力量破解闸坝碍航的重点任务。2018年以来,水规院牵头承担了平陆运河工程前期工作和勘察设计工作。平陆运河是通航等级最高、可通航船舶最大、内河船舶可直达海港的一条新时代运河。期间,水规院开展了诸多创新性研究工作,在大型省水船闸布置、新型输水系统布置和输水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了突破,马道枢纽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实现了水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第二,全面畅通高等级航道,进一步激发内河水运网络化效益。

《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打造长三角航道网河海联运集装箱通道,全面提升长三角航道网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推动珠三角航道网内畅外联。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省提出新一轮航道规划建设目标,支持建设短支航道,注重河海联运集装箱通道建设,加大力度强化航道网与重点工业城镇、产业园区联通。《内河通航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船闸水工结构设计规范》等主要规范修订工作加快开展,将针对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航道建设实际,对通航水位保障率、设计代表船型、通航桥梁净空标准、航道尺寸做出优化调整,同时在结构设计减少征地、老旧船闸提等升级、土方弃方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第三,巩固提升港口枢纽能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

近年来,在经历大规模非法码头整治和资源整合之后,我国内河港口码头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在战略保障韧性、综合服务水平和港产园融合等方面仍有明显不足。《行动方案》提出以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为导向,进一步激发港口枢纽的服务和引领价值,赋予新发展阶段内河港口新的使命。水规院设计的济宁港梁山港区多式联运物流项目,是全国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发展的典型代表,打造了铁水联运协同化运作体系,创新了无人化装卸、智能调度等技术应用。设计的济宁港龙拱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实现了常态化无人运输场景推动港口作业效率与安全性双提升。

第四,提高运输组织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系统提高内河水运效能。

基于内河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比较优势,铁水联运、江(河)海联运一直以来是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鼓励方向,如何提高运输组织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成为新的着力点。围绕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及评估、内河通航建筑物与航道治理关键技术、内河航运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内河生态绿色低碳航道建设技术等方向,行业内外不断开展创新性研究。

《行动方案》由部和国家发改革委联合印发,争取中央资金、地方财政、金融机构等资金保障这一最大要素支持。同时,在项目审批流程、项目环评、水土保持、洪评和用水、用地、用林等方面,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水规院将与广大技术单位一起,抢抓内河水运发展历史机遇,坚持技术创新,坚持服务行业、坚持服务重大项目,全力助力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技术力量!

作者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责编丨周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坚持科学论证 技术赋能 助力内河水运高质量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