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周末贸易战甚喧尘上,我本不想评论,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怎奈问的朋友和客户太多,所以越俎代庖、谈三点粗浅看法,更专业细节的分析参见周末各卖方的电话会议。
其一,正面硬刚、非常明智。
1996年有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此书仿效日美贸易战期间盛田昭夫的《日本可以说不》,觉得中国在很多方面可以对美国Say No!当时少不更事的我们读得热血沸腾,现在想来Too Young、Too Naïve。其实以当时中国的实力以及国际环境,既无可能、也没必要。所以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我们虽义愤填膺,连夜做横幅、冒雨去美使馆抗议,但最终仍选择韬光养晦、忍气吞声,这在当时是明智之举。
可现如今国际形势和中国实力已然大变,不再是服个软、认个怂甚至下跪就可解决的问题。此中缘由参见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和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因此,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到现在还有许多人觉得中国政府不够克制,应该像新加坡或者越南那样逆来顺受、息事宁人?
前段时间看泽连斯基白宫受辱,再结合2021年杨洁篪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霸气回怼,我只能为自己生在一个强大中华而庆幸自豪。我认为这次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正面回应,非常明智。尔要战,那便战!
其二,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
这个问题太大,非我辈能系统回答,我只从金融的几个点出发。首先,房地产软着陆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有很多人为“2021年政府主动挑破地产泡沫”耿耿于怀,因为它确实导致了局部阵痛。可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我们还顶着这么一个注定要破的大雷,那该多么被动?事实上,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代价除掉这颗大雷,已经是人类金融史的奇迹了。关于此点参见之前的文章《为何银行第一、地产倒数第一?》和《江山代有才人出》。
回到股市,也没有系统性风险。当前的A股尚有结构性风险,比如科技还不成熟、茅宁仍在半山腰,但有一批红利低估作为中流砥柱。这些股票为数众多、市值巨大,代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调整磨炼,整体低估、毫无泡沫。有这批股票在,A股一些大的指数如沪深300、上证综指没有大幅下跌的风险。反观美股,从2009年后几乎连续上涨了16年、身处高位,这世界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去年巴菲特大量套现便是信号,只是这一次大家又觉得“巴爷老矣,尚能饭否”?结果潮水退去,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金融市场相对稳健,政府在之前很多年克制、工具箱还有诸多余粮,再加上中国民众的坚韧、团结、顺从,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
其三,组合怎么办?
其实贸易战不是周末突发,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方案就已落地、1月20日特朗普就职时就已注定、2018年后就有足够时间研究,所以这次并非黑天鹤。只不过总有人抱以侥幸心态,在建立组合时完全忽略。当前最惊慌失措的人恰恰是去年鼓吹“出海”、年初叫嚣“东升西落”和“打过香江去,夺回定价权”的人,既然如此,周末又何必恐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投资是布局、而非预判或者应对,对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需五令七事,要《知惑不惑》、《智者见于未萌》。我也不止一次说过“私募只有一条命,但要你命的行情却有很多种”,所以必须秉承保守、持重的方式,不要羡慕别人的收益、恪守自己的能力圈。但行情好时,这些原则总被人忘记。
投资还需平时不断审视自己的组合、闲时不断巩固安全垫,这样就不需要临事开电话会议、开盘“剁、追、干”来解决问题了。
(转自:凌鹏的策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