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孔曦:自家灶头饭更香

转自:上观新闻

老话说,隔灶头饭香。小时候,因为忘带钥匙,在贴邻的老太公家吃过一餐饭,觉得他家的芹菜豆腐干肉丝特别好吃。十几年前的春节,亲友们到弟弟开的农庄聚餐,菜式新颖又好吃。我当了一回老饕,回家后吐了一场,躺了几天,耽误了给前辈拜年,遭朋友嘲笑。小女为我点过一次外卖,是小份的皮蛋瘦肉粥和酱菜。这是唯一一次,外卖留给我的好印象。此前和此后,我也吃过她点的外卖,总是足够咸,足够鲜,足够油,加上麻、辣,颜色也都足够深。

医生的养生忠告里,总有不要吃得太咸这一条。饭店大厨的法宝之一,是“无盐不鲜”。或许,养生这件事,只有到了中老年才会在意,年轻人是不屑一顾的。很久以后,我才明白,90后的味蕾,已然被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快餐破坏殆尽。离开了食品工业的调味“猛活”,吃清淡的菜肴,于他们,是食不下咽的酷刑。

除了美味,外卖还有方便快捷的好处,为远庖厨的君子们所喜。

对于外卖,我向来是腹诽的。食材和配料的安全有没有确切的保障?滚烫的饭菜盛在塑料容器里,会不会生成有害物质?吃外卖的同时,会不会把塑料微粒子一起吃进肚里?一次性食具的大量使用,将给环境增加多少负担?……

2016年岁末,我到小女留学的法国尼斯探亲,顺便在周边几国的旅游城市游玩。在距离尼斯26公里的摩纳哥,我和小女参观了摩纳哥海洋博物馆。从海洋博物馆出来,旁边有个不大的展厅,陈列内容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海滩上堆积的泡沫饭盒、死去的海鸟肚子里满满的塑料制品、被塑料薄膜缠绕窒息的海龟……触目惊心。甚至,在万米深处的海底,也有“轻柔”的废弃塑料袋。比丝绸还软、比钢铁还硬的塑料,在方便人类生活的同时,亦如同水银泻地一般,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有研究结果证明,那些漂浮在海洋中日渐破碎的塑料,最后会碎成微米至纳米级的微粒,进入生态循环。它们遍布水、空气和土壤,人类吃饭喝水乃至呼吸都会摄入。

几乎每一种人工合成的东西,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大自然,并最终伤害人类自己。

因为上述种种,我几乎不点外卖。在单位吃食堂,在家自己做饭。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即可。鱼,抹上薄盐略腌,空气炸锅炸十几分钟,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春笋上市,炖一锅腌笃鲜,荤素齐全;炒青菜炒菠菜焯生菜、什锦烤麸、芹菜炒肉丝、青椒茭白炒肉丝……庖厨之内,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有美味,亦有诗意。东坡肉,就是大词人苏轼首创的。

春风送暖,小小的花园里,几簇马兰头又铺展出绿茵。得抽个闲暇摘了它们,配以豆腐干,拌一盘春色。另外,丝瓜的种子,也该播下了。

原标题:《十日谈 | 孔曦:自家灶头饭更香》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蔡瑾

来源:作者:孔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孔曦:自家灶头饭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