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工作背景
奉浦街道第二综合网格中的肖塘区域长期面临占道经营顽疾,吴塘路、陈桥路交叉口日均聚集百余老年菜农,自产蔬菜、禽蛋铺满人行道。
单纯驱离导致矛盾反复,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刚性要求难以平衡,衍生出的空间冲突、管理失效问题层出不穷。
2025年,依托街道“2+27+X”网格治理架构,第二综合网格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以“网格公共议题协商机制”为抓手,将分散的治理力量整合为“多方协同”,推动问题从“末端处置”转向“源头治理”。
主 要 做 法
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破难题
由第二综合网格网格长牵头,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整合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所、派出所等下沉网格的专业力量,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将占道经营问题列为网格级公共议题,纳入《奉浦街道“难事快办”项目库》,经过协调,最终把肖塘菜场闲置空间改造为疏导点,解决“场地从哪来”的核心矛盾,实现网格内空间资源跨部门调配。
科技赋能,动态管理提质效
街道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红黄牌”动态管理,形成网格内闭环管理链条。同时建立“街道审核-社区认证-执法备案”三级准入制度,“居民自产自销疏导点”优先吸纳本地60岁以上动迁安置农民。打造“智能管控点2.0”系统设置8个AI摄像头,实时推送越线经营、垃圾滞留等预警信息至第二综合网格工作站,工单响应效率提升60%。
自治协同,双向奔赴筑和谐
通过网格议事平台孵化“摊主自治会”,引导摊主从“被管理者”转变为《文明经营公约》的制定者,形成“网格引导+群众自治”模式。联动街道“双美积分”机制,积极鼓励摊主参与卫生维护、公约遵守等志愿服务行为和活动,以菜场租金优惠等形式推动摊主自治—善治循环。
工 作 成 效
效能跃迁:从“人海管控”到“动态治理”
通过网格资源整合,将城管驱离的“猫鼠游戏”转化为秩序重构的系统工程,街面特勤人员数量从79人减少至56人,成本降低30%,街道综合执法问题响应速度提升60%,肖塘地区流动摊贩减少85%,早高峰道路拥堵指数下降70%,消防通道占用实现“动态清”。
民生融通:从“矛盾对立”到“双向共赢”
摊主与社区居民及综合执法队员的冲突归零,破解“执法-民生”对立困局。相关投诉件从24件降至1件,周边居民满意率达98%,实现城市温度与治理精度的平衡。
生态重构:从“单点管控”到“协同共生”
设置45个标准化摊位,激活菜场闲置人力与空间资源,将占道经营痛点转化为灵活就业增长点(新增分拣、保洁岗位23个),问题反弹率不足10%。政府、商户、居民三方共建共管,群众参与治理人数比例从15%增至48%,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自治”的可持续治理生态。
报送:马伟平、张丽(奉浦街道)
编辑:何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