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色旅游加强多元融合,创新年轻化场景化故事化表达
沉浸红色旅游 感悟峥嵘岁月
红色实景演艺体验、沉浸式红色研学……今年清明假期,很多人到红色旅游景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我省红色旅游以“红色+”多元融合新业态,用年轻化、场景化、故事化表达,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
在沉浸式参与中加深感悟和体会
4月4日,在蒙阴县孟良崮景区,上演了一场“重走孟良崮胜利路”的红色体验活动。由游客组成的战斗组手持武器道具向山门方向冲锋,支前组推小车紧随其后,为战斗组提供物资支持。“清明假期带着孩子来感受红色文化,听完讲解员的介绍,再参与这种模拟战斗的场景,更能让孩子体会革命的艰辛伟大。”来自济南的游客郑先生说。
“现在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越来越注重让游客在沉浸式参与中加深感悟和体会,所以我们就策划了这种体验活动。”孟良崮景区总经理刘玉顺说,他们还组织了涵盖红色历史、孟良崮战役知识等内容的猜谜会,丰富游客游览体验。
在山东,不少景区在红色文化的多元化体验上下功夫,创新推出一系列红色旅游产品。“今天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4月5日,在临沭县朱村旅游区,《第一碗饺子》红色旅游演艺剧目正在上演。舞台上,“老支书”端着一碗水饺带领众人祭英烈,让台下观演的游客们为之动容。
这个清明假期,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朱村旅游区不断强化红色资源与自然风光、风土乡情、民俗文化、休闲康养等深度融合,探索“微度假”模式,延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链条。
创新研学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
上午参观红色纪念馆、观看情景剧演出,下午进行推小车送军粮、磨豆腐体验……清明节当天,来自临沂市费县的七年级学生王佳军,在沂南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研学活动非常充实。
“这段时间来研学的学生很多,近一周时间来了2万多人,清明假期来的游客更多。”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营销部工作人员秦宁说。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的日子,不少来自省内外的中小学生来到“红嫂家乡”踏寻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文化。
该景区创新性地把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优势,打造了“红色纪念馆+《沂蒙四季》山村剧场+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行进式影视体验节目”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沂蒙四季》山村剧场,学生们观看了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演出。济南一中学生黄培峰说:“我第一次观看这样的演出,很受教育,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沂南县统筹县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红色旅游线路,按照“串点成线、串珠成链、连线扩面、集中连片”的思路,推出了多条红色旅游和教育培训研学线路,并通过完善红色研学空间布局,对研学产品进行高效组合,给研学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
红色文化更具生动性趣味性
“1937年9月,日军继侵占东北之后,又悍然入侵华北。北平、天津等城市相继落入日军之手……”这个假期,位于东营市东营区商贸园一家剧本杀店里,主持人正引导玩家演绎《兵临城下》剧本。
“虽然只是一次游戏,但剧本太真实了。”玩家姜士奇的角色是一名红色情报员,从一开始的陌生与拘谨,到沉浸式地与角色“融为一体”,他在扮演中不仅体验了一把“演员”的乐趣,还了解了抗战历史,增强了爱国情怀。
“我们希望借助当下年轻人喜爱的‘剧本杀’形式,完成一场当代青年与革命先辈的‘隔空对话’。”店主王枭说,这几天,来店里的玩家,更多地选择“红色剧本杀”。目前,该店已有8个红色剧本,在年轻玩家中很受欢迎。
“我们将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底蕴,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东营商贸园管理委员会党建办负责人卢伟玲说,红色剧本杀作为沉浸式学习红色历史的新模式之一,拉近了与青年群体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东营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故事化讲述、情感化传播等手段,丰富体验形式,提升体验质量,让红色文化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唐晓宁 通讯员 朱潇玲 郑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