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她的设计让告别更有温度

  在杭州径山竹茶园,阳光穿过竹林,斑驳地洒在一座刻着七彩玻璃的墓碑上。海龟、珊瑚、鲸鱼在光影中流动,仿佛孩子的笑声仍在风中飘荡。这座墓碑的设计者沈钰璟是一名1998年出生的姑娘,她用充满故事的艺术化设计让这片被茶园和苍松翠竹环绕的静谧之地褪去了传统陵园的肃穆与压抑。

沈钰璟设计的墓碑

  沈钰璟入行3年已经设计了130余座墓碑。她的作品打破了人们对墓碑的刻板印象:为孩子设计的玻璃海底世界墓碑镶嵌着海龟和珊瑚;为内蒙古客户打造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包主题墓园;甚至还有刻着奥特曼的儿童墓碑。“每个墓碑都应该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冰冷地立在那里。”她说。

  从浙江农林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毕业后,沈钰璟曾短暂进入设计院工作,但高压和重复的图纸让她感到疲惫。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离家不远的径山竹茶园正在招聘墓碑设计师。“我不认为这个工作有什么忌讳,相反,我对生命充满好奇。”这份工作能将设计与生命的意义结合,“就像为逝者设计最后一座‘房子’”。

  起初,沈钰璟担心家人会不理解,但开明的父母尊重她的想法,让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后来同学聚会时,大家会主动问她最近又做了什么好看的设计。年轻人觉得这份工作很酷,甚至会帮她收集旅行中的灵感。也有朋友问她是否害怕。第一次接触逝者家属时,她确实手足无措。一位母亲在女儿墓碑前崩溃大哭,她只能默默递上纸巾。“那时我才明白,这份工作不仅是设计,更是陪伴家属度过最痛苦的时刻。”

  沈钰璟曾为一位生病去世的退伍老兵设计墓碑,家属希望刻上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这是一段旅程,我的生命非常精彩。”这句话让她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人们忌讳谈论死亡,但它和出生一样自然。我能做的,是帮活着的人好好告别。”她提到另一个案例:一位父亲为不幸离世的儿子设计墓碑时,坚持要在上面刻一只七星瓢虫,因为那是孩子生前最爱的昆虫。

  入行三年,沈钰璟的手机相册里全是旅行时拍的树叶、云朵和奇怪的建筑角落。“看到适合做墓碑元素的就拍下来。”她在绍兴老巷拍过爬满藤蔓的砖墙,后来化作某块墓碑上的缠绕花枝;在内蒙古见过牧民门帘的纹样,最终变成墓碑边缘的祝福图腾。

  如今走在竹茶园,沈钰璟能准确说出每块墓碑的故事。“有同事说我越来越像‘生死翻译官’。”她介绍自己设计的莫比乌斯环墓碑,那是对永恒爱情的注解。“其实我们都在练习告别。墓碑不该是阴影,而是活着的人继续生活的勇气。”

  从初入行时的忐忑,成长为能从容面对生死的设计师,沈钰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死亡教育了我活在当下。”

  沈钰璟私下里是个爱玩的普通女孩,但工作中却多了一份超乎年龄的沉稳。“有客户说,我的设计让他们觉得亲人还在参与生活——比如信箱里的信,或者墓碑旁的一棵小树。”

  采访结束时,沈钰璟望着窗外洒满阳光的茶园说:“未来我也想为自己设计墓碑,不过内容交给后人决定。”夕阳透过竹叶洒在她身上,仿佛为这份特殊职业镀上一层柔光。“你看,这里不像陵园,倒像一座公园。而我的工作,就是让告别变得更有温度。”据都市快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她的设计让告别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