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舌尖经济“春潮”持续涌动

□ 孟亚生

从扬州蟹黄汤包到苏州松花团子,从徐州地锅鸡到泰州溱湖八鲜,从盐城的麻虾狮子头到无锡的油焖春笋,从镇江的秧草河豚到太湖之滨的刀鱼馄饨……清明假期,既是缅怀先辈、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也是踏青游乐、品味美食的大好时机。

纵观我省生机勃勃的春日美食经济,无论是菜肴品种,还是消费场景,创新元素无不贯穿其中。苏州研发的“板蓝根青菜”,兼具板蓝根营养与蔬菜口感,全流程生态种植,成为绿色菜品新宠;扬州用本地绿杨春茶腌制的“绿杨春茶烤乳鸽”,茶香渗透肉质,赢得食客青睐;淮安以嫩蒲菜与百合、虾仁结合,开发出的“蒲菜百合炒虾仁”,口感清爽且具春天气息,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另外,以时令银鱼入菜、炖蛋工艺锁住鲜气的“无锡银鱼炖蛋”,以酥炸带鱼复炸工艺搭配椒盐与柠檬汁、提升口感的“南通滩涂海味”,等等,均吸引众多外地美食爱好者赶来江苏尝鲜。

线上与线下融合、到店与到家结合的业态创新,是我省春季美食的又一大特色,形成多元化、立体化消费促进体系。全方位擦亮“江苏味道”美食名片的“江南生活节”,除了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的53个“江苏味道”美食街区,还在抖音平台上线。“江苏味道”火锅美食促消费主题活动,线下推广50个火锅品牌、50个火锅品种,打造“必吃火锅”,线上则开辟“火锅放心吃”专区,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既满足了到店消费的体验需求,也适应了外卖、自提等新兴消费方式,有效扩大了消费覆盖面。

“美食+”的场景创新,打破了传统餐饮消费的边界,成为我省春季美食的一大亮点。“美食+电影”,将文化消费与美食消费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消费体验的丰富度,也实现了不同产业间的相互引流和协同增值;多地推出的“美食+旅游”套餐,将地方特色美食与景区游览结合,不仅拉动了餐饮消费,也丰富了旅游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另外,“美食+赛事”“美食+演出”,让“加油呐喊”伴随“舌尖狂欢”,让“舞台灯光”照亮“城市味道”,无不是场景创新的可借鉴案例。

“舌尖春韵”之所以能够激活经济新“食”力,离不开通过创新手段,对广大食客的权益保障,让他们放心消费。省消保委与百度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AI助手——“苏小保维权助手”。这一创新工具依托海量官方数据、消费维权案例,融合互联网公开信息,为消费者提供美食消费风险预警、一键维权导航、法律政策智能检索和法律AI顾问等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咨询服务,实现消费维权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降低了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了维权效率。

消费提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创新、权益保障多维协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促进体系。随着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消费信心的不断增强,舌尖经济的“春潮”定能持续涌动,吸引食客感受江苏四季韵味,让美食消费转化为“四季常青”的产业动能,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更多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舌尖经济“春潮”持续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