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社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加油站”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 讯 员 朱晓丹

  本报讯 每周一、三、五、日,走进南湖区新嘉街道栅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能见到居民们或手持剪刀沉浸于非遗剪纸的创作,或伴着音乐徜徉在舞蹈的世界里,或跟着老师学习一招一式来强身健体。自去年以来,南湖区新嘉街道栅堰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整合阵地资源,创建“崇军·石榴红”微剧场,创新推出非遗剪纸、八段锦、越剧文化交流及青少年非遗文化专题课程等系列品牌活动,将社区打造成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加油站”,让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活力。

  非遗剪纸,让老手艺“剪”出邻里情。“以前觉得非遗剪纸很高深,现在跟着老师一步步学,才发现自己也能剪出‘龙凤呈祥’!”每周一下午,党员志愿者会准时参加社区的剪纸课堂,传授非遗剪纸知识。党员骨干、居民朋友齐聚一堂,从基础纹样到复杂构图,从按着模型剪到自我创作逐渐过渡。剪纸课堂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党群连心共携手的桥梁,同时将党史知识、反诈宣传、老年人交通安全等融入了非遗剪纸中,让剪纸成果延伸到社区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

  八段锦教学,养生功法练出“社区凝聚力”。每周三下午的八段锦教学则成为栅堰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打卡”。社区志愿者李阿姨带领大家舒展筋骨,居民们沉肩、坠肘、吸气、展臂。在舒缓的音乐和老师的口令下,大家一招“两手托天理三焦”做得气定神闲,一招一式间展现出了八段锦的独特神韵。社区居民小组长吴阿姨说:“练完浑身轻松,邻里之间还能聊聊天,心情都变美丽了。”“之前我一直在网上学习八段锦,现在能跟着老师线下学,肯定学得快点。”居民沈师傅高兴地说。如今,八段锦已成为社区的“中式养生之法”,深受老年人的热捧。

  越剧课堂,耄耋戏迷厚植文化底蕴。每周五下午,社区微剧场总会吸引20多位越剧爱好者的到来。越剧老师们分别带来耳熟能详的越剧选段,曲目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老师们一起纠唱腔、抓形体,互相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周的越剧文化交流,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也为社区的越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文化惠民,为百姓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青少年课堂,指尖艺术点亮“成长之路”。聚焦社区“一小”,栅堰社区党委升级“青春共富”党建品牌3.0版本,每周日下午,联合嘉兴市秀水经济信息专修学院开设“非遗文化传承营”。来自秀水学院的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非遗扎染,用竹编编出各种各样的小摆件,用棕榈叶编织出花篮、蚂蚱、无人机等现代主题作品,尽情释放孩子们的艺术天性。孩子们不仅在专业课以外学到了更多,更在全面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同时,青少年课堂也成了社区文化的“金名片”。

  “文化服务既要接地气,更要有可持续性。”栅堰社区党委书记鲍宇表示。栅堰社区党委用党建“红线”串起文化“珍珠”,在微剧场里,剪纸刀剪出“邻里情”,八段锦练出“精气神”,戏曲唱出“幸福感”。当传统文化扎根社区土壤,便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成为百姓生活的“烟火气”,悄然书写着社区文化自信的基层答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社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