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优质”“均衡”双驱动 王益教育谱新篇

  本报讯 (记者 袁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王益区成为我市首个成功创建区县。近年来,王益区紧紧围绕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2020年被评为陕西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区,2024年代表陕西省接受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实地核查,“优质”“均衡”双驱动,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注重“三个优先”,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该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先安排、支持、保障,紧扣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提升、教师队伍强劲,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增效、协同发展。同时,将优质均衡创建资金纳入区级财政先保障,争取上级资金,全力支持全区教育工作发展。优先解决创建难题,专题协调解决教辅用房及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教学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助力创建工作高质量达标。

  落实“三个坚持”,推动教育力量优质均衡。坚持党建领航,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各学校党支部配备副书记,新任、转任校园级干部27名。大力推动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区长、教育局长、校长为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党员教师双培养”“三尺讲台,党徽闪耀”等一批党建品牌涌现。坚持创新发展,确立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职业教育创新融合、社区教育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坚持质量导向,聚焦五育并举,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完善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分学段制定教育质量评价细则,最大程度激发教育改革动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实施“三大工程”,推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实施校园改造提升工程。完成2所中小学教学综合楼建设,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547平方米,增加学位810个;对11所义务段学校实施操场提升改造工程,饰新校园面积11万余平方米、新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4149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功能部室199个、添置设备7657件(套)、新增图书4.2万余册。实施资源优化布局工程。着眼全局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布局调整方案2个,先后撤销(并)中小学3所,将2所小学调整为教学点,增设初中分校1所,推动校际办学条件均衡配置。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通过政府统一采购,为义务段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多媒体设备更新,新建计算机教室、实验室、创客教室40余个,新增智慧黑板240块,建设数字化校园11个,新建智慧校园3个,配备护眼灯251套,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室和学生阅览室护眼灯配备实现全覆盖。

  优化“四项机制”,促进教师资源优质均衡。优化交流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途径配齐配足教师,优先保障农村学校及体音美等紧缺学科,近三年为义务段学校招聘教师94名。常态化开展教师校长交流轮岗,近三年交流轮岗教师校长82名,推动区域内教师队伍均衡配备。优化专业成长机制。开展“三严两提升一争当”活动,激励广大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教师素质全员提升计划,近三年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培养省市区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82名。优化待遇保障机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奖励性绩效工资,增设改革性绩效工资,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优化奖励激励机制。加大优秀骨干教师奖励力度,对获评省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称号的教师分别按标准发放津贴。坚持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区政府每年列支专项资金,表彰奖励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等,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立足“四个促进”,提升教育质量优质均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公平共享。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建成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4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全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出台了作业管理“十项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广泛开展二十大精神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校园好人”等德育实践活动,普及校园足球、篮球、排球运动,打造耀州窑等一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先后创建成全国文明校园1所、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个、红军小学2个、足球特色学校6个。推进课堂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施“益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前置学习、学为中心、有效作业、学习评价、教学常规五大优化行动,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链接名校资源,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实施一流教育工程,与西安高新一中、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云校+”办学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区域一体化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教育质量先进区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优质”“均衡”双驱动 王益教育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