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张鑫惠)不限年龄和学历、不限时间和地点,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4月3日,厦门市首个“家门口”就业站——“鹭职里”在海沧区人力资源市场大楼揭牌。
走进“鹭职里”的手作区,编织手绳的老师正在向新来的宝妈们教学,“这样弯下来,再穿进去,8到10厘米的地方开始打结……”宝妈们很快上手了。
而在另一侧的来料加工实训区,来自四川的曾海蓉正在制作电池盒。曾海蓉原本在厦门一家电子厂工作,家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读二年级。今年春节从四川返厦后,曾海蓉决定找一份时间灵活能兼顾家庭的工作。“看到有份电池盒组装的零工,我立马报名了。”曾海蓉对这份零工很满意。“工资可以日结,一天到手七八十元,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误。”曾海蓉高兴地说道,上个星期,她还带孩子一起工作。“小朋友既可以在旁边写作业,也可以学习做其他的手工活,锻炼动手能力,非常好。”
在“鹭职里”,有不少这样的手工活,除了制作电池盒,还有制伞、制作圣诞产品、缝制蝴蝶结、涂装棒球棍等。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手工活在一定程度上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地上岗就业。“他们技术熟练后,我们还会为他们颁发技能证书,如果有工厂正好需要这类技术人员,我们还会推荐他们去工作。”“鹭职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鹭职里”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打造的便于就近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和权益保障就业的“四维一体”式公益性“家门口”就业场所。截至目前,“鹭职里”已吸纳200余名劳动者来此就业,他们的年龄从35岁至65岁,既有本市户籍人员也有来厦务工人员,既有失业人员也有兼职人员。
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重点群体需要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的实际情况,“鹭职里”通过搭建扶持就业工作站,方便他们通过做零活实现就业增收,“出家门”就能“进厂门”。下一步,市人社部门还将打造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群体较多的街镇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