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科普宣传进社区

转自:邯郸晚报

​为强化公众急救能力,筑牢生命防线,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团队于4月1日下午走进中华北大街招贤天琴大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心肺复苏(CPR)+AED急救技能科普”的社区公益活动。刘蕾、王耀辉、张明珠、刘巧玲等急救专家通过“理论+实操+互动”的创新模式,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课堂,吸引了近百名居民热情参与。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是生死关键!”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借助人体模型,分步骤演示了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环境评估→意识判断→紧急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强调成人按压深度需达5-6厘米,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现场指导参与者逐一实操,纠正手势、力度与节奏,确保动作科学规范。医务人员强调 “按压可能导致肋骨骨折,但挽救生命永远是第一原则”,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居民深刻理解了急救优先的核心逻辑。

“AED不是‘专业设备’,而是‘救命神器’!”针对公众对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认知盲区,医护团队模拟了心脏骤停场景,现场演示AED与CPR的协同使用方法,开机后跟随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自动除颤,全程智能化指引,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上手。高质量CPR配合AED使用,可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活动现场还邀请居民参与情景演练,强化急救技能融合应用。

“溺水如何施救?”“儿童与成人急救手法有何差异?”在互动问答环节,居民踊跃提问,医护团队结合临床经验逐一解答,并发放《急救知识手册》巩固学习成果。针对“按断肋骨”等常见担忧,急救团队以医学数据澄清:“正确操作风险极低,施救的收益远大于潜在损伤。”除心肺复苏外,还科普了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止血等实用技巧,助力居民构建全方位急救能力。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教学,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与实战能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范天凤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推动急救技能进校园、进企业,织密社会急救安全网,让‘第一目击者’成为‘第一施救者’。”

这场干货满满的科普活动,不仅传递了技能,更播下了守护生命的希望种子。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将坚守初心为全市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刘巧玲 王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科普宣传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