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衡水日报
3月27日,蒙牛乳业(2319.HK)于香港公布了其2024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蒙牛在2024年实现了886.7亿元的收入,经营利润更是达到了72.6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达到了8.2%的新高度,蒙牛总裁高飞出席业绩发布会并发表了讲话。
蒙牛总裁高飞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蒙牛在2024年全面实施了“一体两翼”战略,致力于提升品牌引领、研发创新和数智转型这三大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精益管理措施,蒙牛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积极寻求在经济大环境和行业周期调整双重压力下的破局之道。然而,当前乳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自2008年以来,行业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品类多元化发展滞后、供需矛盾加剧、产业链韧性不足等问题,在内需不足和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出来。
“面对发展难题,必须回归发展原点、回归业务本质来思考,”高飞说,“按照‘第一性原理’,牛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且是优质蛋白质。因此,乳业要坚定不移地将‘蛋白质’作为品类的核心价值,努力让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从消费者的根本营养需求出发,寻求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为了进一步推动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提升,农业部、卫健委、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明确提出了倡导平衡健康的营养膳食结构的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促进了我国消费者饮奶意识的增强,还带动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民“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更是成为了热议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蛋白质等基础营养需求的广泛关注,为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与世界奶业强国相比,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人每天摄入乳制品300-500克”,然而真正能达到这一标准的消费者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而且,目前中国仍有10亿左右人群尚未养成每日喝奶的习惯,乳糖不耐受或疑似乳糖不耐受人群高达6.6亿,农村和欠发达地区饮奶人群更少,在有些地区几乎为零。
对此,高飞表示,目前乳制品在我国居民膳食组成和营养改善中的重要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这也说明,乳业在“喝上奶”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不喝奶的人喝上奶、让喝奶少的人多喝奶,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问答题。”
高飞指出,做足基础供给并非意味着低价竞争,而是要给到消费者最优性价比、最优质价比的产品,让更多消费者从价格上“喝得起奶”。一方面,乳制品企业要通过供应链精益与渠道效能提升,进一步扩大成本优势,构建全价格带产品矩阵。另一方面,还要加快重塑“人货场”,提高渠道铺市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挖掘、覆盖下沉和空白市场,并缩短全域消费的牛奶购买半径,让更多消费者从购买上“喝得到奶”。
此外,还要建立品类教育的长效机制。蒙牛总裁高飞说:“作为乳业国家队,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联合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等加大健康饮奶科普宣传,通过场景化营销打通消费认知闭环,共同推动乳制品从可选消费发展为全民刚需,让更多的消费者从饮食上‘离不开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