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眼下,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骑车既能赏花看景,又能锻炼身体,受到亲子家庭的青睐。不过,对于家有12岁以下低龄儿童的家长来说,想带着孩子体验骑行乐趣并不容易:公园里租赁的亲子自行车样式单一且价格不菲,热门的城市绿道更是难寻共享亲子车的踪迹。
公园
每小时100元的双排车周末得抢
“都说温榆河公园美,适合春天带娃骑行,可兴冲冲地赶去才发现没那么简单。”近日,家住来广营附近的曲女士向记者反映,想带娃骑车去公园看风景,却遭遇自带的自行车不让进、园内提供的租赁车不好用的尴尬。
下午,记者骑自行车来到温榆河公园朝阳段,想从2号门进入时,被门卫告知公园不允许共享单车或游客自带的自行车入园。“您如果想带孩子骑行,只能租赁公园里的多人自行车。”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进入公园内,看到2号门不远处有一个健身游览自行车租赁点,收费标准为一小时起租,两人骑行的单排车价格为每小时60元,四人骑行的双排车为每小时100元,超出一小时按每半小时累计收费,押金为每辆300元。
“这价格可不便宜,一家三口骑两个小时就得花200元。”旁边的游客有些犹豫。“就这您周末还得早点来呢,一个租车点总共没几辆车,周末一到中午就得盼着别人快点还车。”一位总来公园健身的市民说。
租赁的自行车好骑吗?在租赁点附近记者看到,两位女性正推着一辆单排车走来。说是两人骑行的自行车,但车子个头不小,俨然四轮车模样,孩子坐在第一排,大人在后面骑行。“这个车,在有上坡的地方,还不如下车推。”一位妈妈气喘吁吁地说,由于单排车自身重量不轻,遛娃相当累,“得亏有两个大人,要是我一个人,根本蹬不动。”
除了温榆河公园,在朝阳公园、世界公园、园博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公园内,也有类似的多人游览自行车可供租赁,价格基本一致,差别在于超过一小时后,有的以分钟计费,有的以半小时为单位计费。从家长评价看,反馈的问题均集中于骑行笨重、价格偏贵等。
也有家长遇到公园里,小朋友的自行车能进,但大人的车却不能进的尴尬情况。居民刘女士最近带孩子前往温榆河公园(来广营园区),被工作人员告知,园区只允许24寸及以下尺寸的自行车入园。“24寸也就适合9到12岁的孩子骑,家里的成人自行车都是26寸或27.5寸的。”刘女士说,公园占地面积不小,小朋友骑上车就撒欢儿,一蹬就没了影,家长在后面跟着跑,根本追不上。
绿道
热门亲子路线难寻共享亲子车
“春日亲子骑行绿道天花板”“亲子友好,绝美春日封闭绿道”……春天到了,在社交平台上,网友踊跃分享亲子骑行路线图,仅小红书这一平台,“北京亲子骑行路线推荐”的相关笔记就超过215万条,其中不少路线都是城市绿道。
不过,在这样的城市绿道上,由于缺乏公共的亲子自行车,如果孩子不能独立骑行,家长想骑车载孩子同游可就难了。
“现在花开了、水绿了,带娃沿着二环护城河骑一圈那是相当舒服,但想找辆亲子单车,根本找不到。”市民刘女士看到网上的推荐,本也想体验一把,仔细研究攻略才发现,虽然大人可以骑共享单车,但孩子需要自带儿童自行车。“我家娃刚会骑车,让她单独骑不放心,想着有辆双人自行车最方便,但是没看到绿道周边有这种公共自行车。”最后,刘女士只能遗憾地放弃了行程。
家长即使自带儿童自行车,在绿道骑行也有不少麻烦事。“每次出门骑车都得折腾半天。”东城居民陆先生抱怨,由于绿道较远,每次都得先开车停在附近,再取出自行车骑行。有时孩子半道骑累了,家长只能扛着车走回停车场。“如果周边有可以租的公共亲子自行车,我们就可以坐地铁过去,然后大人孩子一块骑车游玩。”
记者注意到,有一些商家的亲子车以扫码骑车的形式,“伪装”于共享单车之间,但价格高昂,有的消费者急着扫码,付款时才发现“上当”。一位东城居民就反映,自己曾在北滨河公园附近扫到了名为“XX租车”的蓝色亲子车,因为车不好骑,她在骑行6分钟后决定还车,这时才发现该车每小时收费30元,不满1小时均按1小时算。
歪招
有人私自给共享单车装配件
想带娃骑车出行又没有亲子车,怎么办?记者注意到,不少家长自己想招儿,选择在网上购买共享单车的配件,将其变为“载娃神器”,有的甚至自己DIY改装。
记者近日在东二环南护城河边看到,一名中年女士就骑着一辆“改装”共享单车,只见一块木板卡在前后车架上,很像老式车的“横杠”,一名3岁左右的男童正坐在上面。
记者询问发现,这块木板实际是由两块板拼接而成,以金属合页连接,前后做了凹槽,可以直接搭在车架上。木板两侧垂下的黑色带子末端,各拴着一个圆柱形的硬质泡沫,充当儿童“脚踏”。孩子坐上去,没有任何安全带固定,每当自行车驶过路上的减速带,车身颠簸晃动时,孩子就会发出兴奋又紧张的尖叫。
“没办法,共享单车也没有娃可以坐的地方,让孩子坐在车筐上又太危险,只好跟网友学,买了这么个‘载娃神器’。”这位女士告诉记者。
这样的“神器”并不少见。首钢园群明湖大街、左安门内大街龙潭湖旁、广渠门内滨河路、国家体育场南路北侧……记者连续多日在多处骑行热点区域蹲守发现,街头涌现出了不少“改装”亲子车。
这些亲子车上加装的配件五花八门。除了简易的木板座椅,有的车上装了造型更复杂的铝合金架子,有金属管做成的护栏、脚踏、座椅把手,以及尼龙绳编成的安全带,用海绵做成的软坐垫;有的车上面则放着一个三叉式铁架,一根金属梁上架着一个缩小版的自行车坐凳,另外两根金属梁充当把手和脚踏。
提醒
网售座椅缺乏标准存在隐患
这些“载娃神器”靠谱吗?记者以“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为关键词在电商网站搜索看到,这类产品样式繁多,但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商家也不能提供安全检测报告,只能模糊地表示质量很好。
记者下单购买了一款售价为96元、销量超1万件的免安装共享单车儿童折叠座板后发现,金属座板的用料十分粗糙,折叠部件的脚蹬弹簧轴承很干涩。一名4岁儿童坐上后,脚蹬来回晃动,如果孩子的动作幅度过大,很容易将脚卡在车前轮里。此外,配置的尼龙安全绳绑在儿童身上也松松垮垮,遇到急刹车时,很难起到减缓冲撞的作用。
“非常差,用了三个月,螺丝松动,螺母掉落”“质量太差,小孩坐着突然这个支架松脱,差点摔跤,不推荐”“用料太差,用了不到5个月,脚踏直接断掉”……记者浏览发现,在同款共享单车折叠座板的下方,有不少用户给了差评。
“抛开座椅本身质量问题,更关键的在于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或者公路自行车,从设计时就没考虑搭载额外的重量。”一家骑行俱乐部的负责人说,一个4岁左右、中等身材的幼儿体重约有30斤,安装宝宝座椅后,这一重量足以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紧急情况下非常危险,特别是遇到户外弯道、上下坡等复杂路况或有障碍物需急刹时,车辆会很容易倾倒。
某品牌自行车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店内售卖的自行车横梁上禁止添加任何座椅或座板。“现在的自行车横梁跟当年的‘二八大杠’完全不一样,就不是为了承重设计。加上现在车都追求轻量化,部分车型前梁抗剪强度不够,盲目改装发生意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多个共享单车品牌的客服也对记者回应,禁止私自加装“儿童座椅”的行为。
事实上,已有因私自改装共享自行车而导致的事故出现。去年5月,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对一名4岁女童实施救援,事故原因正是孩子坐在父母私自加装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上,结果右脚被卷入前轮,最后通过破拆才得救。
“现在公园提供的骑行车,更像是慢节奏的全家游览车,并没有很好满足大家的需求。”多位家长建议,希望公园能够引入更加轻便、安全的车型,“比如一些两个骑行座的双人自行车,或者后座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大一些的孩子和家长前后排骑更轻便,小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安全地坐在后面,一起出游。”
(记者 袁璐 陈雪柠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