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荆绍福
沈阳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但真正有“市”这一行政区划的出现是从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算起的,迄今102年。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市”这一行政区划的出现则是非常晚的。直到1921年,随着广州市政厅的成立,中国才有了第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市”。
广州设市一年多产生的良好效果,在全国各大城市产生了极大反响,奉天省紧随其后在省城实行市制。
设市之前,奉天省城的金融、工商业、城市公用和社会事业及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工作由奉天省公署直接管理,负责管理的省署各部门彼此之间并无隶属关系,在工作中往往互相推诿和掣肘,无法适应奉天城市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1923年,奉天省公署进行市政改革,在省城实行市制。1923年4月开始筹建奉天市政公所,8月4日奉天市政公所正式设立。
奉天市政公所是近代沈阳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市政领导机关,专门承担独立领导市政建设和管理职能。奉天市制的设立推动了奉天公共基础事业、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城市管理体制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使沈阳逐步走向近代化。
奉天设市以前,作为大清陪都,沈阳称为盛京城;1907年东三省改制设立行省后,沈阳则称为奉天省城;1923年8月4日奉天正式设市以后,称为奉天市,后改称沈阳市。
提到杜重远,首先会想到他创建的肇新窑业公司。其实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先被委任为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员,参与了奉天市政公所的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 有其身影】
1923年4月28日,奉天省长公署印发文件,委任曾有翼为奉天市政公所市长,在市政公所未开办以前,月支车马费大洋一百元,仍兼电灯厂厂长,并委祈彦树为奉天市政公所参事,在未开办以前月支车马费大洋一百元。这里面曾有翼担任的是奉天市市长,而不是奉天市政公所的所长。
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设在位于大东边门附近的奉天电灯厂院内,这个电灯厂和我们今天的叫法不一样,实际上它是个发电厂,其位置就在今大东区沈阳造币厂院内靠东侧的位置。筹备处设在这里,是因为曾有翼市长仍然兼任奉天电灯厂厂长。
1923年5月1日,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下发第一号委任状,委任徐箴、李德新、张圣恩、贵筠、杜乾学(杜重远)、刘启良为本所筹备员。这一文件说明,杜重远在1923年5月1日之前已经从日本留学回到了沈阳,在奉天设市筹备期间,就参与了奉天设市的各项工作。除了杜重远外,这第一号委任状中的徐箴,1923年毕业于日本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科,后任奉天市政公所事业科科长,1946年任国民党辽宁省政府主席。李德新,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后任奉天市政公所科长、奉天交涉署第三科(日本科)科长、中苏会议谘议;1926年任奉天(沈阳)市市长,是第二任市长。
1923年6月5日,奉天省长公署委任张学良兼奉天省城市政总办。张学良任总办,这是位于曾有翼之上、奉天市政公所最高的行政长官。
从1923年4月28日奉天市政公所开始筹备,到1923年8月4日,奉天市政公所正式成立,也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杜重远应该是参加了整个筹备过程。从奉天市政公所章程的草拟、市政公所关防也就是大印的定制、市政公所内设机构设置研究、市政公所办公用房的选择,到与省署有关机构关于职能调整的协调等筹备工作都有他的身影。
奉天市政公所成立后,杜重远并未在其中任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肇新窑业公司创建之中。这从1931年4月27日《东三省民报》发布的辽宁省官方公布的参加南京国民会议15位辽宁省代表简历中可以得到证明。“杜乾学,字重远,年三十四岁,怀德县人,民十二年在日本东京高工卒业,归国后曾充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员……”这已是杜重远担任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员八年后的事,如果杜重远在成立后的奉天市政公所任职,这简历中就应该说是奉天市政公所的工作人员了。
【能力出色 人脉深厚】
杜重远参与奉天市政公所的筹备工作仅仅几个月时间,但为他之后创办肇新窑业公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与张学良的友谊始自奉天市政公所筹备处。作为筹备员,与总办张学良接触的机会多,张学良对杜重远的学识水平、工作能力、为人处世有了较深的了解。自此杜重远和张学良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并一直保持至西安事变及至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杜重远牺牲后,到侯御之(杜重远妻子)去世,甚至到张学良去世,这种友谊一直存在。
二是与市主要领导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作为筹备员,直接在曾有翼市长领导下工作,又与共同参与筹备工作、后来成为第二任沈阳市市长的李德新一起工作,以及同其他各筹备员后来大都为奉天市政公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共事,这为杜重远建立起很深的人脉关系,其创办的肇新窑业公司不同程度地得到市长及各市政公所的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三是和有关方面建立起了密切联系。成立奉天市政公所,实际上是要把奉天省长公署部分机构中管理奉天省城的职责转移到市政公所,因此筹备处的人员要多次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期间,杜重远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其与一些省属机构、总商会等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