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郭婷)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工作任务中提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这一政策导向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战略,而疫苗接种作为关键一环,其覆盖率直接影响国家公共卫生安全。”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李为民在新华网举办的“两会健康圆桌会”访谈活动上表示,当前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主要受接种便利性、公众认知度、政策推动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提出,共享共建疫苗免疫屏障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关键。他认为,疫苗接种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每一个人的接种都在为整个社会建立更强的免疫屏障”。
李为民委员强调,只有让更多人愿意接种、能够接种、及时接种,才能真正筑牢全民健康屏障。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努力,推动政策落地、优化接种服务、加强科普宣传,从而实现“愿接尽接、能接快接”。他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接种网络,提供更多免费接种机会,并优化社区疫苗接种流程,让疫苗接种更加高效便捷。
吴浩委员建议,政府、社区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稳定的疫苗接种网络,提高接种的公平性和便利性,让所有群体都能享受到疫苗带来的健康保护。针对目前部分公众对于疫苗接种仍存在不正确认知导致接种意愿不高的现状,他认为,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关键在于精准化、场景化的科普传播。“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公众接受度不高,而更直观、更生动的传播方式,如短视频、科普动画、案例故事等,更能引起共鸣。”吴浩委员说。
吴浩委员表示,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应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主动普及疫苗知识,解答居民疑虑,形成长期的健康引导机制。同时,医生在推荐疫苗接种时也要严格掌握适应人群,遵循安全有效原则。他呼吁,应建立更完善的公众咨询和反馈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能随时获取科学、权威的疫苗信息,减少因误解或信息缺乏导致的接种犹豫。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常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