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记者 朱竞天 医学技术指导 孕产保健部副主任兼分娩室主任 徐萍
每年的4月7日都是一个让全球目光聚焦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日子——“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健康起点,希望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宣传主题定为“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凸显出母婴健康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关键地位。
从十月怀胎到顺利生产,不仅是一次孕育新生命的神奇历程,更是一场家庭和社会携手努力的“健康马拉松”。孕产妇不仅要长时间承受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和不适,还要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这一路,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家人的悉心照料和陪伴,更需要全社会从医疗保障、健康知识普及等方面给予的关怀和帮助。
关注孕产妇“孕前—孕期—分娩—产后”全周期的健康管理,记者有幸采访到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副主任兼分娩室主任徐萍,并从她那里获取了许多实用且宝贵的建议,现在便将这些知识分享给大家,期望能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切实的帮助。
筑好健康基础,科学备孕向优生
从备孕时的第一粒叶酸,到产后的每一次复查,紧紧相扣的环节关乎着两代人的健康。对孕产妇实行全周期、一体化的健康管理不仅能让妈妈们远离风险,更能为宝宝筑牢第一道健康防线。
“在大众传统认知里,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注重心长期倾向于孕期阶段。不过,近年来,随着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人们的目光开始有意识地向孕前和产后等阶段延伸。”
健康的土壤才能孕育好苗。在孕前阶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优化身体状态至关重要,如提前接种风疹疫苗、HPV疫苗等疫苗,能够有效减少对应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胎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优生打好基础。
徐萍举了一个例子,如孕妇一旦感染风疹,尤其是在孕早期,病毒便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宫内感染胎儿,引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孕前接种风疹疫苗,能让母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有效抵御风疹病毒的侵袭,大大降低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的风险,为胎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力保障。徐萍强调:“接种疫苗并非强制性要求,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要去接种,但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建议备孕女性根据自身情况提前进行疫苗接种。”
此外,徐萍还着重提醒计划备孕的女性,应当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可以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计算得出,指标在18.5到24为正常,备孕期间还是建议将身体调整至一个匀称的状态。”这一指标对于孕期健康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BMI偏高者,需减肥并控制体重,否则会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等患病风险。而BMI偏低者,多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孕期难以为胎儿提供充足营养,易引发胎儿功能生长受限,也比较容易引发流产、早产。因此,这两类女性在备孕时都应及时调整身体质量指数,前者控体重,后者补营养。
定期产检不松懈,营养均衡适度补
徐萍刚完成一例高危复杂性剖宫产手术。这位高危产妇在产检时被被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即宫颈内口全部被胎盘组织所覆盖。更棘手的是,她还同时伴有胎盘植入和疤痕子宫等复杂状况,手术难度系数极高。徐萍表示,这位妈妈通过产检发现了以上诸多问题后,医院第一时间加强了对其整个孕期的产检监测,并果断先行采取相关治疗。随着孕周越来越大,考虑到若继续妊娠,胎儿生长过大,极有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权衡再三,经过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审慎评估与讨论,最终建议该孕妇在孕周36周左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最终母婴平安。
徐萍提醒孕妈们一定要谨遵医嘱,按照医生建议的周期定期产检,这是保障母婴健康、顺利度过孕期的关键手段。“定期产检非常重要,不仅能及时发现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并进行干预,同时,也能帮助医生依据孕妇及胎儿情况确定合适的分娩方式。部分孕妈由于对顺产过程中的疼痛存在恐惧心理,盲目选择剖宫产,事实上,顺产对孕妇的身体恢复通常更为有利,潜在隐患也更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孕妈们优先考虑顺产。”徐萍说道。
另外,徐萍也提到有不少孕妇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孕期一定要大补,给胎儿充足的营养。其实,在孕期应该营养均衡、适度进补,防止胎儿生长过大。对于亚洲女性而言,将胎儿体重维持在约三千克左右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如果胎儿体重超过四千克,临床上便会将其定义为巨大儿。胎儿体积过大,会使子宫的肌纤维被过度拉伸,致使子宫的肌纤维断裂,影响子宫收缩。这就好比一根皮筋,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当松开时,它的弹性就会变差。对此,徐萍给出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六字健康箴言:“饮食一定要均衡,多吃牛肉、鱼肉、虾等优质蛋白,高糖的水果则需控制摄入,淀粉类食物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不可完全摒弃,但也要注意控制量,建议少食多餐。其次,瑜伽、游泳也是比较适合孕妇的运动,但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陪同和指导下进行。”
静脉血栓早预防
身心同养促健康
产后是身体恢复和心理调适的关键时期,产后健康管理同样不能忽视。“像产后静脉血栓、产后抑郁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徐萍说道。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坐月子的时候要少动,觉得产后身体虚弱,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来恢复体力。但事实上,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长期卧床不动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加,大大提高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血栓若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或脑部,便会面临肺梗或脑梗。
产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多见在下肢。如果感觉到下肢肿大、疼痛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徐萍表示:“产后进行适当的活动对于妈妈们来说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关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散散步,走一走,或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一些产后康复操的练习。”
产后抑郁也是社会热点问题。常有人把产妇的情绪波动简单归结为“矫情”,但这种片面且错误的观念必须坚决摒弃。产后不良情绪多发,主要受激素水平变化、角色转变、对身材恢复及工作影响的担忧等因素影响。徐萍建议:“面对产后情绪处于波动中的产妇,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与耐心,提供坚实的情绪支持。一旦发现产妇情绪出现异常,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并充分体谅她们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变化。”
产妇自身以及家属也无需对产后的情绪问题感到难以启齿。在这段特殊时期,家人与产妇更应彼此扶持、相互理解,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共同面对,产后的情绪阴霾终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