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长三角铁路安全发送旅客逾1117万人次,同比增幅超8%,其中清明当天(4月4日)发送旅客419万人次,创下长三角铁路单日客发量新高。数字的背后,反映着长三角地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推进。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完善,一体化运输服务愈发高效,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乃至区域经济、产业共建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
出行网络打通资源共享
去年年底,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运营,苏州南站同步投用,吴江区正式跨进高铁时代。这条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大幅缩短了吴江与上海、湖州等城市的时空距离,不仅方便了商务客群,更推动当地周末微度假、短途游成为热潮。近日,沪苏湖高铁迎来首个春游季,“3月14日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开启以来,区域内群众出行需求旺盛。当前苏州南站客流以踏青休闲的旅游流为主,呈现周中平稳,周末、假期集中的规律波动。”苏州南站站长陈超说。3月14日长三角铁路春游运输启动以来,车站日均发送约4300人。
沪苏湖高铁建成通车,沪渝蓉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快推进,南京北站、宁淮城际开工建设,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列车正式开行,多地机场改扩建工程有序实施,南京、南通、吴江等地至上海1小时通勤……去年以来,江苏持续织密织优长三角“公铁水空”交通运输网,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完善。
交通网络的一体化加速了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和创新资源的共享。春光明媚,列车飞驰,在吴江,沪苏湖高铁已然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黄金通道”。距离苏州南站半小时车程的江南古镇黎里,抓住了高铁红利与春游季的双重契机。“进入春游季,沪苏湖高铁引流作用显著。与2月份相比,3月份客流量近乎翻倍,周末和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超6000人次。”苏州市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海燕表示。沪苏湖高铁开通后,黎里古镇就推出了系列高铁优惠政策,凭7日内高铁票可在游客服务中心免费换取黎里古镇景区联票,参观繁花书房等古镇内部分文旅新空间可享特价,在部分酒店住宿及中小型商户消费也可享受不同程度优惠折扣,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春游季延续施行。
枢纽建设助力产业集聚
位于长江之滨的益海粮油是一家从事大豆、水稻等农产品加工、仓储及销售的大型企业,也是“金龙鱼”系列食用油及大米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年均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而泰州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互联互通的内河航道网,正为其提供了所需的水资源。
泰州港作为江苏地区性重要港口,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泰州始终将港口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泰州港高港港区,永安作业区一、二期改建工程已经基本建成,该工程作为江苏省重点水运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除了将原有码头改造为7万吨级专业化粮油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提升至1795万吨、通过“前港后厂”产业布局让益海嘉里金龙鱼集团实现全过程物流成本降低外,还着力构建了长江中上游粮油企业物流仓储中心,通过江海河联运辐射至安徽、湖北等沿江省份,实现了益海嘉里长江地区粮食加工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交通区域一体化为省内外企业创造了合作发展的机遇,也为城市产业集群打造提供了沃土。去年以来,以宁启铁路西货站扩能改造落地开工为标志,泰州全市首个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启动建设,苏中智慧物流园、深国际·泰州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重点物流项目稳步实施,“通道+枢纽+网络”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正如永安作业区一、二期改建工程将吸引更多的临港粮油加工企业和粮食贸易商在泰州集聚,物流网络的高效运行,让中粮集团、益海嘉里、汇福粮油等一批世界级粮食龙头企业重大粮食码头项目落地泰州长江沿线,也让泰州粮油产业得以持续扩容升级。
“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超605亿元,外联内畅、高快为主的综合交通格局加快完善。”泰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处处长卢宁表示。据介绍,为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泰州立足“苏之中”的地理区位条件,锚定现代化枢纽建设,2022年7月与省交通运输厅签署共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明确通过厅市合作,加快建成接沪连宁、跨江融合的长三角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常泰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泰州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提供更便捷的物流通道。
交通一体书写共赢未来
“现在来这边更方便了,正好趁着放假带孩子看看一直感兴趣的兽首。”清明假期,家住上海的朱先生和家人乘车来到了南通美术馆,这里正举办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南通站),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圆明园7尊兽首,还能欣赏南北朝石刻、商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日前,上海与南通两地官方出行平台完成系统化对接,正式开启公共交通乘车码互联互通,两地市民无需下载新APP,在原有城市出行平台即可“丝滑”切换乘车场景,来往更加方便。交通区域一体化不止于基建。据悉,在运输服务方面,江苏不断推进客运体系便捷舒适,加密与沪合杭间的高铁车次,持续拓展省际毗邻公交覆盖面,在南京等7个城市的公交领域和无锡等城市的地铁领域,开展“一码通行”试点,等等。
“连接是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内部连接的广度、密度、强度和深度,增强连接的便利性,降低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再配置的成本。这就要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长三角跨省、跨市的连接效率和通行能力。要围绕交通节点枢纽城市,加强长三角高铁‘直连通道’建设,同时,推进水运通道、省际公路等连接、加密与升级。”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程俊杰表示。
记者了解到,江苏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动铁路、公路、航道等建设,推动江苏与长三角相邻省市快速直连、高效联通;打造智慧公路网络,推动公路网的数字化转型,积极落实长三角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合作协议,构建纵向智慧公路骨干通道,提升路网整体效能;贯通黄金水道网络,加快完善干支网络衔接,提升江海河联网畅通水平,构建长三角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加强航道基础设施等级跨区域衔接;建设世界级枢纽集群,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和协同联动水平。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加强与上海港的合作,利用好合资公司,携手推动港口合作建设和运营。
江苏经济报记者 孙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