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多彩长海·精彩研学】深耕文化根脉 淬炼时代新人——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三维研学”构建核心素养培育新范式

漓江之畔,古渡帆影与少年笑语相映;非遗工坊,石磨声声与茶槌起落共鸣。4月2日,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寻根非遗”研学实践启幕,以“劳动筑基、文化铸魂、精神立心”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非遗+劳动+红色”三维育人课堂,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培育写下生动注脚。

以劳育美:指尖传承唤醒文化基因

大河古渡米粉工坊内,一场“从米粒到文化”的蜕变正在上演。孩子们舀起晶莹大米,看石磨缝隙间流淌出雪色米浆,蒸汽升腾中,稻香裹挟着阳光的温度沁润心田。“这米粉里藏着四季轮回!”捧着刚出笼的米粉,孩子们感悟道,纷纷在研学课的“非遗手记”上写下感悟,让劳动实践与艺术创作共振,实现“具身认知”到“文化认同”的升华。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让文化在汗水中生根。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六重蜕变制米粉”“七字茶槌捶百味”等沉浸式体验,不仅掌握传统技艺,更在捶打、研磨、协作中淬炼耐心、匠心与团队精神,让劳动教育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生动载体。

以文化人:非遗解码筑牢民族根基

油茶村里,非遗传承师傅手持茶槌,演绎着“一槌一世界”的千年智慧。“打油茶要像对待朋友,急不得也慢不得。”孩子们跟随节奏起落茶槌,姜蒜与茶叶在陶碗中旋舞,茶香与童声交织成歌。当得知油茶是“待客如亲”的最高礼仪,孩子们感慨:“原来一碗茶汤里,藏着民族的待客之道!”

从米粉担上的抗战热情,到龙舟竞渡的爱国豪情,研学课将非遗技艺与民族精神深度勾连。步入龙舟文化体验区,孩子们在铿锵鼓点中,臂奋力划桨,声声号子喊出文化传承的担当。

以红铸魂:历史回响厚植家国情怀

研学课特别设置“红色基因寻访”环节,师生们聆听“担子米粉”的烽火故事。战乱年代,百姓以扁担挑起热腾腾的米粉,用一碗碗温情慰藉前线将士与难民。孩子们触摸着斑驳的米粉担,体悟“民以食为天”背后的家国情怀。“担子两头挑的是民生,更是大义!”几个孩子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原来非遗技艺里,藏着民族不屈的脊梁!”

“听一个故事、做一碗米粉、写一段感悟”的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劳动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文化传承中感悟家国情怀,实现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与“家国认同”的深层建构。

三维融合:构建核心素养培育新生态

此次研学突破传统教育边界,以“非遗”为舟、“劳动”为桨、“红色”为帆,构建“文化理解—实践创新—价值塑造”的育人闭环。当孩子们用沾满米浆的手绘出龙舟,用打过油茶的笔写下传承,核心素养已悄然落地生根。这种“研中学、行中悟”的教育模式,让知识获取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为“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文化基因的修复与激活。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的研学实践,以劳动为犁、以文化为种、以精神为光,在少年心田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当孩子们划动龙舟的桨影与漓江波光共舞,当米粉担上的历史记忆与青春笑颜相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非遗的“活态传承”,更是一个民族核心素养的蓬勃生长。

文:江沁鸿

原标题:【多彩长海·精彩研学】深耕文化根脉 淬炼时代新人——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三维研学”构建核心素养培育新范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多彩长海·精彩研学】深耕文化根脉 淬炼时代新人——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三维研学”构建核心素养培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