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绘就彰显秦风铜韵的田园新画卷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三农”工作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我市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效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359”发展计划,不断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在建设彰显秦风铜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接续奋斗。

  固本夯基做优首位产业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首位产业既是“必答题”也是“高分卷”。

  2024年,宜君县围绕做强农业首位产业成效颇丰。苹果建园“三新”模式获全省推广,完成苹果低质低效园改造5000亩,建成防雹网6100亩、滴水灌溉1600亩,宜君苹果入选“品味乡土中国土特产图鉴”。宜君核桃在全省2024年“中国品牌日”主题活动中获评“点赞2023年我最喜爱的陕西品牌”。

  今年,宜君县将从强化科技赋能、设施强基、品质培优上发力,推进现代农业调量提质。加快苹果老园综合改造、滴灌、防雹网、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创建生态高效苹果示范园3个,开展技术培训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优化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示范园5000亩。不断提升核桃新品种开发推广力度,加快品种改良和产品深加工,推进产业链延伸。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年生产食用菌300万袋以上。以新希望集团、宇谷农业、吉兔科技等企业为引领,发展生猪、肉羊、肉牛、肉兔产业,生猪出栏10万头以上,肉羊出栏1.5万只以上,肉兔出栏50万只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8%左右。

  在印台区,苹果树上又结下了开放创新的“硕果”。2024年,印台区“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被列为全省农业主推技术,青砧苗木远销乌兹别克斯坦,印台青砧1号被评为农高会“后稷特别奖”,入选全省苹果重点县、成功创建为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获批全省首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借势而为,借力发展。今年,印台区将深度融入秦创原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完善与西农大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快推进2万亩苹果新优品种全产业链、苹果新品种研发推广中心等项目,着力打造渭北旱塬“双瑞”产业带核心区,进一步提升“印台苹果”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因地制宜做旺特色产业

  在铜川,大樱桃产业让农民增收的故事不断涌现,“铜川大樱桃”成了亮眼名片。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上,“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被评为“陕西好商标”,“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品牌价值分别达38.12亿元、7.26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96亿元、3.43亿元。

  农产品从田园到餐桌,产销对接是重要一环。

  2024年铜川大樱桃盐城展销推介活动中,我市销售樱桃90余万斤,销售额达1350余万元,铜川大樱桃南下盐城备受青睐。

  让产品“走出来”,不如把客商“请进来”。近期,在新区陈坪村新建成一座全新的大樱桃交易市场,预计将在今年5月樱桃成熟季正式投用。据悉,新建成的铜川大樱桃交易市场总占地15300余平方米,设置交易摊位104个、停车位40个,可满足2000余人的日交易需求和30万斤樱桃交易量。此外,还配套建设了网络销售直播间,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产地直发。

  该交易市场不仅将解决当地及周边果农以路为市的传统交易痛点问题,还可提供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网络直播销售等现代化服务,将进一步提升铜川大樱桃品牌价值,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农业与天时密不可分,气象科学与特色农业的交融共生,让铜川大樱桃告别“望天收”。

  2024年8月,铜川大樱桃气象科技小院揭牌成立。“科技小院”将气象、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协作共商,围绕铜川大樱桃产业和新型种植模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试验和樱桃生长全流程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此外还加强精细化预报、灾害防御能力等关键性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展气象科普教育,为樱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富农引领做强现代农业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单是设备上的现代化。2024年,王益区持续提升孟姜红鲜桃品牌,打造高标准桃园400亩、示范桃园200亩,建成孟姜塬桃文化主题展馆,孟姜塬村《“一桃”惠万民“一业”富乡村》入选全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获评陕西省“千万工程”示范村。

  今年,王益区将加快构建“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继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桃树专家工作站、黄堡北塬苹果新品种高产示范园等项目,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实现农业现代化,更需要全面“开花”。2024年,“铜麦6号”种业研发中心落户耀州区,全省首个黄芩新品种“耀芩1号”通过审定。全区新增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

  今年,耀州区计划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万亩以上。建成投用投资1.5亿元的15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实施好“青砧中国根”苗木示范基地、“寿光模式”阳光大棚、绿色循环农业示范等重点农业项目,推广新优苹果品种2000亩以上,香菇年产500万棒。

  产业兴盛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从2024年各区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宜君县100个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印台区7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王益区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34.6%。耀州区11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不让一个村掉队、不让一个村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一幅“三农”壮美画卷正在铜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绘就彰显秦风铜韵的田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