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星光不问赶路人

转自:新安晚报

  2019年4月以来,花山区检察院这支由清一色女检察干警组成的“满天星”未成年人护航团队,以法律为剑,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以温情为灯,照亮迷途少年的归途:从校园普法到云端治理,从深山救助到新业态治理破局,她们的足迹遍布未成年人保护的每一个角落,用专业与情怀织就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星网。

  今年3月,花山区检察院“满天星”未成年人护航团队被中宣部命名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近日,记者来到长江之畔的钢城马鞍山,采撷“满天星”团队所书写的新时代“雷锋故事”。

  燎原的法治星火

  2024年9月开学季,马鞍山市濮塘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的礼堂里,一场由“满天星”团队策划、学生们演绎的模拟法庭正在开庭。当“被告人”小陈颤抖着说出“我只是想和他们做朋友”时,旁听席上600多名师生陷入沉默。

  这场根据真实校园欺凌案改编的情景剧,让许多孩子第一次直面法律的威严。活动结束后,三个曾参与欺凌的学生深受触动,其中一个孩子哭着说:“检察官阿姨,我再也不当沉默的旁观者了。”

  在花山区,六年来这样的法治教育场景上演了近500场。“满天星”团队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开学季防诈骗”“毕业季反欺凌”等主题课程,在辖区各个中小学道德法治课堂巡回讲授;所拍摄的《一号星辰》《对电子烟说“不”》等原创普法微电影播放量破百万,让孩子们学会了用法律思维看待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满天星”团队负责人、花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沈丹丹说,团队将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社区和网络空间,实现普法对象全覆盖、普法需求精准化、普法效果长效化。

  为实现全方位发力共筑保护大格局,团队主导研发出“满天星护‘未’成长法治云平台”,这是马鞍山市首个多功能、立体化、数字化综合保护未成年人法治云平台。该平台涵盖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内容,联动15家涉未成员单位及组织共同履职,真正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一体化工作格局。目前,该平台用户注册人数已超过万人,部门联动解决问题数十个,收到来自社会大众通过平台内强制报告、线索举报、普法预约等渠道的各类法律服务需求30余次。

  跨越五千里的守护

  2023年深秋,五千里外的贵州大山深处传来急促的呼救:14岁少女小钟因长期遭受网络猥亵自杀未遂,而施害者韩某正通过某交友软件将魔爪伸向全国。面对20T的电子数据、横跨五省的受害者,“满天星”团队开启长达一年多的案件介入、跟踪模式,指导协助公安机关侦查取证,从海量数据中梳理出数十名受害者信息,完善了证据体系。后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和提起抗诉,2025年3月14日,马鞍山市中级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强制猥亵罪、强奸罪,数罪并罚,终审判处韩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

  办理此案期间,“满天星”团队检察官专程赶往运营上述涉案交友软件的海南某科技公司在深圳的办公场所进行调查,通过实操体验、询问涉案公司管理层,证实了涉案软件确实存在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身份核验机制、未有效屏蔽不良信息、未设置针对性防护措施等管理漏洞,客观上为不法分子实施线上侵害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2024年10月,经花山区检察院依法提请,马鞍山市检察院就此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涉案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行为,采取技术整改措施,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在国家级媒体及软件首页公开赔礼道歉,并在软件内设置未成年人群体网络保护权利、违法后果以及遭受网络侵害后的救济途径等必读专栏。同年12月,马鞍山市中级法院判决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求,判令涉案企业承担侵权责任,规范软件运转,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这起案件教训深刻,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科技向善的含义。”案件开庭时,涉案科技公司负责人深受震动。

  2025年春节前,在贵州山区的山洼里,当“满天星”团队检察官千里迢迢将2万元司法救助金送到小钟手中时,当同去的心理辅导师为小钟做贴心辅导时,当涉案企业在检察机关的感召下主动送上3万元慰问金并向钟某鞠躬道歉时,小钟的父亲流下了感恩的泪水:检察官帮助的不仅仅是一个受伤的孩子,更是一个几近破碎的家庭。

  挽救70多个迷途少年

  来自单亲家庭的17岁少年晓东从小就对计算机技术充满兴趣,高中时便自学编程,考入职业院校后更是如鱼得水,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还曾获得某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

  然而一念之差却让他走上了歧路。

  寒假期间,为了赚取生活费,晓东租用了境外服务器,私自搭建VPN专用网络,并通过自己开发的网站出售翻墙软件账户。短短几个月,他便非法获利二十余万元。直到公安机关找上门,晓东才知道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面对检察官的讯问,他低着头,声音颤抖:“我只是想靠自己的技术赚点钱,没想到会这么严重……”这是一个需要拉一把的孩子。审查案件的“满天星”团队检察官为了全面了解晓东的情况,启动了社会调查和家庭教育指导。调查显示,晓东性格温和,与人和善,但因长期在外读书,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缺失。考虑到晓东是未成年人,且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检察官决定对他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设置12个月的考察期。

  考察期内,“满天星”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帮教模式,持续跟踪晓东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教育情况。由于晓东在外省读书,检察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他保持着联系,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成长变化。

  一次微信聊天中,晓东向检察官分享了自己参加某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经历:“比赛那几天特别累,但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辜负检察官姐姐对我的帮助。”最终,晓东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高职高专组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六年来,这支团队坚持在法理之内,逐案考察,通过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挽救了70多个迷途的少年。她们在马鞍山市心理健康中心、市图书馆建立观护帮教基地,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帮教形式,多元化引导涉罪未成年人走向正途。

  破局新业态治理

  “密室逃脱”“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娱乐方式,深受年轻人的欢迎。然而,由于一些剧本娱乐商家经营不规范、管理混乱,相关监管缺失,让作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未成年人常常身心深受其害。

  2024年春节刚过,15岁的黄某在花山区某密室逃脱馆撞碎门牙引发民事侵权责任纠纷。“满天星”团队检察官通过满天星护“未”成长法治云平台获取这一涉未侵权案件线索后,利用大数据筛查发现,辖区内近三年发生了20余起类似的因玩剧本杀而引发的纠纷。“比如在某剧本杀的‘校园暴力模拟’环节,孩子们往往以刺激为乐,却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沈丹丹说。

  “满天星”团队随即对辖区内的涉未剧本娱乐场所开展调查走访,她们亲身体验后发现,昏暗环境中,NPC(非玩家角色)突然拍打玻璃,极易引发意外。为此,“满天星”团队通过搭建“涉未成年人剧本娱乐行业新业态治理类案监督模型”,在美团平台抓取到1037个问题剧本线索,发现超范围经营线索1条、文旅未备案线索10条、消防未验收线索7条,从而推动当地文旅、消防等部门开展了“护苗清朗”行动。

  在此基础上,“满天星”团队还就剧本娱乐行业经营管理问题及监管漏洞写出专题调研报告,报送花山区区委、区政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花山区有关部门开展了针对辖区18家剧本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剧本娱乐消费过程中受伤的未成年人,“满天星”团队综合运用调解、支持起诉等手段,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向7家违法剧本娱乐商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涉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自我审查和规范经营,并促使实体商家主动对接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消费信息,补充剧本标龄,有效提升了网络保护实效。此外,还提起全省首例密室逃脱行业侵犯未成年人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督促商家停止侵害、准确标龄、规范经营。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近年来,“满天星”团队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等荣誉称号,团队成员先后被评为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安徽省优秀办案检察官、安徽省未成年人检察业务能手、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未检岗位上,努力让星光成炬,照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路。”沈丹丹说。吴贻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星光不问赶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