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加快推动妇女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转自: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

  妇女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妇女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实现妇女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仍任重道远。需要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契机,坚持政策引领、加强科技赋能、强化资源整合、升级管理服务、守护特殊群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妇女健康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妇女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 王玉福

  妇女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2025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分析了2023年我国妇女的健康、教育等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妇女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受教育和参与经济活动权利得到有力保障。新征程上,要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契机,增进妇女健康福祉,加快推动妇女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策引领,开启妇女健康新征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健康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妇女健康水平的政策措施。例如,有力实施孕产妇保健政策,统筹孕期保健、产前检查等健康服务,开展生育质量评估、遗传疾病咨询等保健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5.1/10万,比2022年降低3.8%;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3%,比2022年降低1.7个百分点。此外,将“两癌”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两种疾病对妇女健康的威胁。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吹响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号角。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党和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完善一系列健康政策,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以相关政策为引领,引导各方资源合理配置,精准发力解决妇女健康领域的关键问题,在医保、医疗救助、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给予妇女更多支持和保障。这不仅是对维护妇女健康权益的庄严承诺,更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由之路。

  加强科技赋能,夯实妇女健康硬基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在妇女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以科技赋能妇女健康事业。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研发出更精准高效的检测技术和诊断设备,实现女性高发疾病的早期筛查与精准诊断,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不断提升治疗效果。二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妇女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各大医疗机构的妇女健康数据,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不同健康状况的妇女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三是开展健康教育。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女性占48.9%。要抓住数字时代历史机遇,借助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平台,开发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课程和科普资料,以视频、图文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广大妇女普及健康知识,让她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健康信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化资源整合,凝聚妇女健康众心力

  当前,健康资源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妇女健康事业的进步。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妇女享受到更多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首先,整合医疗资源是基础。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共有医院38355个、妇幼保健机构306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16238个。为了更好地护佑妇女健康,要充分利用已有医疗资源,建立区域内的妇女健康医疗联合体,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医疗设备、专家资源、技术优势的互补。其次,统筹社会资源是关键。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积极参与妇女健康事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开展公益活动、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为妇女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汇聚人才资源是保障。加强妇女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妇女健康服务人才,为妇女健康事业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升级管理服务,筑牢妇女健康防护堤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妇女有不同生理特点和健康需求,要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实现妇女健康的全程守护。一是加强青春期的健康指导。在学校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青春期女性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她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强生育期的保健服务。《报告》显示,202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6.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4.5%和91.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9%,产后访视率为97.0%,较以往有了进一步提升。今后仍要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孕产妇全生育周期健康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更年期的精神慰藉。开展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帮助她们了解更年期生理变化,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四是加强老年期的暖心关怀。注重对老年女性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护理,开展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等服务,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推广太极拳、慢走等适合老年妇女的健身活动,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

  守护特殊群体,厚植妇女健康关爱风

  切实维护健康公平,让人人享有健康,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特殊妇女群体的健康问题,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一是关爱残疾妇女。截至2023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8591.4万。这意味着在我国有大量残疾妇女需要健康关照。要积极推动无障碍医疗设施建设,在医院增设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检查设备等,为她们就医提供便利。要注重心理上的支持,通过开展病友互助小组等活动,让她们在情感上得到慰藉。二是关照流动妇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妇女占了其中很大比例。要关注她们的健康需求,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她们对健康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确保她们能够享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服务。三是关心低收入妇女。要定期开展免费体检、义诊等公益活动,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采用视频会诊、引入先进设备、培训医护人员等方式,确保健康服务真正惠及广大妇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要不断坚持政策引领、加强科技赋能、强化资源整合、升级管理服务、守护特殊群体,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铸就妇女健康事业的未来。

  (作者单位: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2024年度党支部建设特色项目“‘五大工程’引领下医学院校‘五融五育’支部工作模式研究”(项目号:2024TS01)的阶段性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加快推动妇女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