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民生为笔,绘就幸福高原和美画卷

本报记者 文凤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民政系统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干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用心用情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有力服务全区工作大局,推动我区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如今,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事务服务不断完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持续发展、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继续向纵深拓展……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五年来西藏民政领域的关键词。

强基铸魂,政治建设引领民政事业航向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释了我国民政工作发展的职能定位、目标方向和任务举措等,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政事业体系改革框架,为西藏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体系”“三个聚焦”“两个着力”等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中心,深化改革创新,从政治建设、能力提升、管理提质、主责主业、改革难点、数字赋能等方面入手,在民政系统深入开展“六个方面要效能”为主要内容的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机关工作质效得到明显提升。

“在开展民政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兜底夯基定位,以为民爱民之心增进民生福祉,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治区民政厅厅长刘中强说。

同时,突出政治标准建设,通过在全区民政系统开展“四集中学习”(即集中时间学习、集中地点学习、集中人员学习、集中内容学习),构建起“政治建设+业务提升”的双螺旋成长模式,着力铸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激发,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实现协同提升。

破题攻坚,民生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区民政系统坚持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供给作为政府最基本的民生职责来抓,努力把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一桩桩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广大群众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方面,以《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各级各部门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30多项涵盖老龄服务保障各领域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初步构建起了与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工作政策体系,为全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社会救助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自治区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西藏自治区申请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西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等,建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

儿童福利事业方面,聚焦儿童需求精准发力,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细则(试行)》《西藏自治区“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细则》《西藏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运行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通过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5项行动的实施,加强全区困境、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化生活,构建从物质帮扶到精神滋养的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

从发放救助金到建立“物质+服务”帮扶体系,民政服务的升级,折射出从“保基本”向“提质量”的深刻转变,民政领域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促进全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精准发力,兜牢民生服务保障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五年来,我区民政系统紧盯老龄工作、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跳出民政看民政,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全力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保稳定、促发展,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五年,我区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精准认定补贴申领对象,动态调整补贴标准,提升残疾人政务便利化水平,先后两次提高我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44元,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88元。同时,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指导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用心用情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科学、精细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全区完成投入运营精神卫生福利机构3家,累计接收精神障碍患者771人。

同时,以保基本、兜底线为重点,我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建成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80家,集中供养特困老人5836名,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投入资金8.1亿元,建设65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6家农村幸福院,累计为90余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康养康复服务;建成133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点,不断满足老年人就近便利用餐服务需求;投入资金4.95亿元,实施57个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完善为老服务功能设施,持续提升兜底养老服务机构保障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区连续3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二类区、三类区、四类区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468元、1762元、1982元,增幅达38.6%;2021年以来,共下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25826.7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4861.23万元,累计保障25693人次;为7287人次落实孤儿助学金7287万元,1673名孤儿在助学金扶持政策支持下顺利毕业并相继走上工作岗位;构建“专业引领+社会参与”的儿童工作新格局,全区74个县(区)共配备符合条件的儿童督导员854人、儿童主任6568人,实现了村(居)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应急处置、救助帮扶、精神关爱等保护,举办心理健康关爱、法律援助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相关活动,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

……

一项项民生政策,见证了关爱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一批批民生项目,不断提升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一步步坚实脚印,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这既是西藏民政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庄严承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民生为笔,绘就幸福高原和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