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浙商银行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金融顾问累计提供融资超万亿元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 【记者 李林鸾】

“大家好,这里是《点石财经》理财小课堂……”每周三下午,一档由浙商银行嘉兴分行联合当地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的电台金融类宣教节目如约而至,专业金融顾问为嘉兴五县两区及周边城市居民、车友带来“财富之声”。而理财课堂正是浙商银行擎旗金融顾问制度的生动体现,致力于当好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业的“金融家庭医生”和居民的“金融理财咨询师”。

这一实践背后,折射出浙商银行“善本金融”理念更多的创新探索。浙商银行近日发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该行深入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凭借过去一年的社会责任表现,在MSCI(明晟)ESG评级中连续三年保持A级,获“最佳ESG金融服务机构奖”等多项社会责任重要荣誉。

目前,浙商银行金融顾问制度已从浙江走向全国,设立了235家工作室,覆盖全国24个省市区,组建起4200余名金融顾问队伍,建立了富有浙银特色的金融志愿队伍和服务体系,帮助10万多家企业累计融资10878亿元。“金融顾问”金融帮扶志愿服务品牌获浙江省委社工部2024年省级示范品牌殊荣。

作为“善本金融”理念的首倡者和践行者,该行坚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金融服务与社会价值紧密融合,形成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善本信用、善本信托等“六大支柱”体系,结出丰硕成果。

以“善本信用”为例,善本信用工程致力于推动社会价值评估体系融入授信风控逻辑,构建覆盖业务全流程、企业客户全生命周期及特定场景的陪伴式授信模式。“浙银善标”体系是其重要载体。有别于传统依靠抵押物价值的风控逻辑,“浙银善标”从社会价值视角出发,将客户的社会责任表现纳入评判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善”的客户。

汪女士经营的家庭农场采用稻渔共生模式,带动村里数十位妇女、残障人士及百余户家庭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超万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符合“浙银善标”一级标准。因此,即便农场规模不大且缺少抵押物,汪女士仍然快速获批“浙个好·数易贷”信用贷款,用于翻新鱼塘和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像汪女士这样的“浙银善标”一级客户约10万户。

此外,报告显示,“善本金融”实践探索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3386”模式从试点走向全面推广;“善本信托”工程提质拓面,累计规模达3789万元;成立31家善行工作室,打响“一行一校”“浙银拥军”等特色公益品牌,结对帮扶浙江山区海岛县、贵州、四川、甘肃等地33所学校,累计投入超4200万元,受助学生上万人。

随着发展理念的转变,银行业越发重视社会责任,不仅关注自身经济效益,也关注其业务活动对社会、环境产生的长远正向影响。

报告显示,浙商银行积极倾听回应利益相关方诉求,坚持共创共享发展成果。推出“123人才计划”,支持员工职业成长,全年实施1607个培训项目,覆盖97万人次;丰富员工生活,打造“年轻人喜欢的银行”“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特色文化品牌;注重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全年开展金融教育活动9427次,触及消费者12857万人次。同时,该行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成立“浙银公益基金会”,长期在乡村振兴、捐资助学、赈灾扶困、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实践和志愿服务,累计捐赠2.08亿元。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477.37亿元,较年初增长21.7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助力发行绿色债券融资71.37亿元;理财资金投资绿色债券13.15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浙商银行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金融顾问累计提供融资超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