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看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就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中国人才红利、存量资本、技术进步等优势进一步累积,新兴经济、城镇化、市场化改革等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市场活力、政策效能、发展韧性都有了全方位提升,向好势头在持续巩固,新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中国有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对冲,经济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
在近期全球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4月7日至8日,多家央企密集宣布增持回购,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表态,将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坚定增持ETF及优质股票,并强调“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以真金白银稳定市场预期。对中国资本市场长远价值坚定看好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满满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商品期货交易额居全球前列,已经到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正在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引领的效率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创新需要更具灵活性和包容性的融资环境,资本市场独特的风险回报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造活力,对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高水平循环十分重要。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坚强的基本面支撑。
在美国滥施关税带来的恐慌情绪影响下,4月7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A股主要股指承压下行,上证指数报收3096.58点。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短期冲击并非常态,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政策充足,为A股长期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逻辑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在世界舞台上频繁成为焦点。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赋予了中国资本市场无比巨大的潜力。当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加速转型,资本市场的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金供给逐步向资本配置、风险分担和支持企业成长转变。比如,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投资机会,而这些行业的快速成长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与此同时,从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到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再到以开放促改革,不断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融资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些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资机会。
如果说,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看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就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中国人才红利、存量资本、技术进步等优势进一步累积,新兴经济、城镇化、市场化改革等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市场活力、政策效能、发展韧性都有了全方位提升,向好势头在持续巩固,新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中国有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对冲,经济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这些都是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相继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原因。
资本市场改革层层推进,叠加经济基本面稳中有进,有理由相信,2025年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将不断增强。面对动荡的世界,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必将在深度转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冯莉(E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