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打造穿越古今的诗词盛宴——“我们的节日”之《清明赏春诗会》成功推出

来源:市场资讯

  4月4日,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牵头,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总台和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共同主办,城市频道承制的“清明赏春诗会”大型融媒体直播在卫视频道、城市频道、国际频道,以及中国文明网、人民网、央视频、学习强国、ai荔枝、荔枝新闻、inJiangsu我苏等新媒体平台,和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媒体矩阵等平台同步上线。

90分钟的直播纵贯千年、横跨九州,围绕“文明中国 气清景明”主题精心策划,通过76首经典诗词的古今对话,26道AI智能答题的趣味互动,1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场景,让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与全国民俗风情相映成趣,将慎终追远的家国情怀、踏青赏春的时令美学、守正创新的文明实践熔铸于一体。直播期间节目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23家省市级广电媒体共同直播,据不完全统计,各类网端直播观看量累计超千万,期间近14万网友参与答题互动。

项目自3月启动以来,在总台统一部署下,宣传管理部牵头组织,协同总台多部门,以城市频道为主要执行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此次直播高质量顺利完成。作为继春节、元宵之后,今年总台打造的第三个“我们的节日”特别活动,城市频道高度重视,为了使项目更有创意、更具品质,城市频道与ai荔枝紧密合作,推出“大屏直播+小屏交互”的跨屏联动模式。节目中AI虚拟主持人“小荔”化身出题官,结合苏轼、陆游、杜牧等名家诗作,实时抛出趣味题目,观众通过ai荔枝APP同步实时参与诗词挑战。近百首经典诗词如珠玉串联,贯穿古今。现场,主持人赵丹军与《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冠军彭敏执卷对谈,深入浅出解析诗词内涵,在竞答中构建起理解清明的文化坐标系。参与答题的网友们表示,边看电视边答题既富有趣味性,又能增进知识,这种互动方式使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家庭成员围坐一堂,共同参与挑战,也使得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

同时,为了让直播在同主题节目中脱颖而出。“清明赏春诗会”另辟蹊径以中小学生为参与群体,以诗词为核,以课本教学为纲,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视角,将诗词与清明文化习俗结合,不仅契合“双减”主旨,更借由诗词,让青少年对“清明”有了更立体、更真切、更深刻的认知。花田里,孩子们化身“春日画师”,将《村居》《咏柳》等经典诗句绘成一幅幅斑斓画卷;竹林中,孩子们手持特制笋撬,亲手挖出今春第一颗毛笋,“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范成大诗句在躬行实践中变得鲜活可感。直播还特别设置了多地联动诵读环节。南京芳草园小学、苏州相城第一实验小学、扬州维扬实验小学等20余所学校近千名青少年共同完成的“春日诵诗长卷”。播出期间,省教育厅与共青团省委组织、发动全省中小学生积极收看、答题,使直播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的传统文化“第二课堂”,获得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清明赏春诗会”还聚力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向全球传递清明文化内涵。邀请全球海外华人通过视频分享他们的故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以“云端+互动”的形式,联动全国多个省市,打破地域界限,生动展现各地的文化场景与民俗活动。从陕西黄帝陵的华夏共祖祭祀,到都江堰放水节祭祀李冰,从北京“清明插柳”的民俗课堂,到广西清明节的五色糯米饭,从江西婺源油菜花田的金色波浪、到河南洛阳牡丹园的国色天香,多地花海镜头同步呈现春日胜景,多元地域文化在诗词中交融,网友可一键切换视角,云端共赏“中国式浪漫”。同时,把非遗贯穿始终,观众通过直播体验青团、风筝、制茶等非遗技艺,散落中国大地的非遗瑰宝通过“民俗拼图”有机串联,印证着“古老非遗正青春”的时代命题。

“清明赏春诗会”不仅延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影响力,更成为继《ai荔枝脑力局·新春季》之后,总台在“大屏直播+小屏交互”模式上的又一次有力尝试。接下来,城市频道将围绕ai荔枝互动答题,策划、开发更多节目模式,聚力打造更多高质量节目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打造穿越古今的诗词盛宴——“我们的节日”之《清明赏春诗会》成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