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13岁的强强(化名)因持续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在母亲陪同下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视功能门诊就诊。据家长描述,强强近期频繁抱怨“上课看不清黑板”,即便坐在教室第一排,仍难以辨认板书细节,且阅读或书写时间稍久便出现眼酸、头痛甚至重影现象。学校体检显示其视力明显下降,家长担忧之余决定寻求专业干预。
裸眼视力突降至0.3
在南医大二附院眼科视功能门诊,强强做了系统性检查,在日常从未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常规视力检测显示其裸眼视力仅0.3,综合验光提示150度近视,而且屈光矫正视力0.6始终无法提升。在详细了解有无特殊病史,排除眼部其他疾患后,为其安排了视功能评估,检查结果揭露了更深层问题——双眼调节、聚散功能显著异常。追溯病因发现,强强长期存在“高危用眼行为链”,即日均近距用眼超8小时,阅读时眼与书本距离不足20厘米;课余沉迷手机游戏,日均户外活动不足半小时。南医大二附院眼科袁鹂主任指出:“强强的近视未经矫正,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和眼外肌协调功能失衡,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加速近视发展、诱发视功能紊乱加重斜视。”
综合训练三个月,恢复清晰视力
针对这一特殊病例,眼科视功能团队为其定制了“视觉训练+知觉行为矫正”综合训练方案,且分阶段执行:首先对强强进行散瞳屈光矫正、其次通过综合视觉训练改善调节聚散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升知觉水平,达到重建双眼协同功能;另一方面要求强强严格规范用眼姿势,执行“20-20-20”护眼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注视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 →持续20秒,并建议每日至少增加2小时户外活动。
经过三个月科学训练,强强复查结果令人欣喜:戴镜视力恢复至1.0,调节与聚散参数等核心指标均达正常标准,困扰多时的视疲劳症状完全消失。“现在看黑板特别清楚,写作业也不头晕了!”强强兴奋地分享康复体验。
警惕视功能障碍“红色警报”
袁鹂主任提醒:青少年视力下降尤其是眼部不适症状不单是“近视加深”的警示信号,更可能是视功能障碍的“红色警报”。临床中约35%的“近视进展过快”病例伴随调节聚散异常,若近视不经戴镜矫正,或者仅验配眼镜而忽视功能康复,可能陷入“越戴镜越疲劳”的恶性循环。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用眼行为,若出现视物模糊、频繁揉眼、眼胀、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具备视功能评估能力的医疗机构排查深层诱因,早干预可显著提升康复效率。
通讯员 许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