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平
2024年,中航工业电源重点实验室在主任段晓丽的带领下,完成744项三级计划节点、突破关键技术46项、成功申报“叶企孙”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1项。“我们要持续加快推进项目研究,产出更多的核心产品,瞄准目标推向应用,实现市场拓展。”段晓丽对自己团队目前从事的技术研究很有信心,她本人也荣获中航工业机载“科技创新先锋个人”荣誉称号。
勇于创新不断拓展发展能力
作为承担预先研究与前沿探索单位的负责人,段晓丽始终保持对创新的激情与热情,带领部门员工持续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情况,组织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化项目合作,跟踪学习了电推进相关电机、控制器、系统设计专利,持续跟踪欧盟电推进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与相关成果,组织核心研究团队对相关专利进行深入剖析,指导后续创新研究,形成世界航空发展情况专题研究报告4个系列共10册。
她带着团队瞄准电推进方向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及应用推广主线目标,拓展跨域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了碳纤维护套工程计算方法,深入了解了Archer\ JOBY\YASA等标杆的创新设计理念、小米与特斯拉等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冷却思路、600V以上电机系统局部放电测试必要性等,夯实自身基础,为团队提升赋能。
利在长远让团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为做好实验室“大家长”,段晓丽坚持站在公司整体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组织团队制定电推进技术发展路线及规划后就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对内组织团队攻关,争取技术突破与项目立项;对外多次参与宣讲展示,在机载公司eVTOL发展研讨、低空经济电驱动论坛等公众平台作主题报告,极力展示团队创新成果,不放过每一个为公司争取发展空间的机会。
针对内部管理,段晓丽围绕设计过程文件模板、最佳实践梳理及评审过程标准等方面,形成了更加结构化的高效评审细则,及时固化成果,提高设计文件编制质量。在项目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段晓丽组织专家、团队共同梳理撰写NG集成验证框架、思路,指导团队一起梳理新能源辅助动力系统内容关键技术、核心指标等。做到授权与跟进检查相辅相成,激励员工在“压担子”中收获成长。
段小丽说:“目前,我们很多工作已不仅停留在传统预先研究、技术验证上,还要逐步将部分技术专项推广至产品应用,要实现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技术状态管理是团队现在的目标,团队的韧性正转化为电源高质量发展的深厚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