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老字号糕点”热销靠的是啥
——走进文安县苏桥镇狄家传统糕点店
本报记者 刘杰
“微信收款102元”“支付宝收款146元”……3月16日上午,文安县苏桥镇的狄家传统糕点店内,空气里弥漫着糕点的香味,收款提示音响个不停,生意甚是火爆。
货架上满满当当,“一品烧饼”、玫瑰酥、奶黄流心月饼等几十个品种整齐摆放,柜员正在用油纸、纸绳为顾客购买的点心精心打包。这种金字塔形的经典式包装既环保又复古,很有老时光的感觉。
“吃的不仅是‘狄家糕点’,还是情怀和老味道。”正在店里取糕点的苏桥镇居民林洁是这里的老客户,每周都过来买几次。“今天我买了5盒‘一品烧饼’,准备送给外地的亲戚,让他们也尝尝燕赵老字号的味道。”
“咱们这‘一品烧饼’的做法很讲究。”在店后的厨房内,“狄家糕点”第五代传承人狄松涛一边忙着制作这款畅销的特色糕点,一边乐呵呵地和记者交谈。
以油酥和面,擀成厚薄均匀的圆片,包入枣泥馅料,滚圆后再裹上芝麻粒……“面团的硬度、馅料的甜度、个头的大小,都要严格把控、精细操作。”狄松涛介绍。
封箱烤制20分钟,火候讲究文、稳。“这样出炉的‘一品烧饼’,外皮酥脆,口感香甜,能吃出芝麻的清香与红枣的甜香,回味无穷。”狄松涛说。
“狄家糕点”始创于1886年。糕点主要分为油炸类、烘烤类和蒸类,仅油炸类就有20多个品种。2019年,“狄家糕点”入选“燕赵老字号”。
对于苏桥镇的父老乡亲,“狄家糕点”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
时光回溯,苏桥镇有一年粮食歉收,到处闹饥荒。眼看就到中秋节,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们,哪买得起白面做的月饼。当时“狄家糕点”掌柜的狄宗信用小米磨面做成月饼,并低价出售,这样既能让人们中秋节吃上月饼,又不用花太多钱。
如今,凭借独特的创意和满满的人情味,“狄家糕点”再次赢得好口碑。近年来,狄家传统糕点店淘汰了一部分外形好看但不够美味的糕点,制作出玫瑰酥等新式糕点,颇受市场欢迎。“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加班加点制作糕点,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6000多盒。”狄松涛说。
历经百余年传承,“狄家糕点”品质始终如一。“我们制作糕点用的馅料,枣、山楂等都来自自家承包的果园。”狄松涛说,为了品质,无论原料价格如何波动,坚持选用上乘原料。
此外,“狄家糕点”采用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这类糕点不适宜大规模生产和长距离运输,这样会损坏口感,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来增加收益,这样的事我们不做。”狄松涛说。
“来7盒糕点,不重样!”当天,要出远门的苏桥镇居民王友平说,“我们从小吃着这种味道的糕点长大,到这儿来买糕点已经成为一种情怀。这味道,舍不下,更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