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为家庭教育开出“心药方”!家庭教育“义诊”走进中华中学附小

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了主题为“从‘教’到‘育’,家庭教育中的‘看见’与‘回应’”的家庭教育义诊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与实操能力。

创新模式,开启校家共育新探索

不同于传统的讲座模式,这场以“看见孩子成长需求,构建回应式教育生态”为主题的创新实践,通过教育专家“坐诊”“一对一”沟通,为家庭教育痛点开出“心药方”。

活动特别邀请了南京市心理科研员林静博士、南京家庭教育义诊领衔人夏光清老师作为核心专家,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工作室成员、玄武区聂黎萍工作室成员、建邺区赵卉德育工作坊成员,为本次报名的百余组家庭提供了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义诊团队的老师们分别从心理学和德育教育的角度,针对家长们在日常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从焦虑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蜕变

“儿子写作业总拖延怎么办?”“孩子抵触沟通该如何破冰?”“为什么女儿总说妈妈不爱他了?”“孩子回到家拒绝接着写作业怎么解?”面对家长抛出的现实难题,专家们以“望闻问切”四步诊疗:观察亲子互动视频、倾听家长真实困惑、追问家庭场景细节,最终结合儿童心理学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原来孩子每个‘问题行为’都是成长需求的加密电报。”参与义诊的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感慨,“教育不是修剪枝丫的园艺,而是读懂每片叶子的独特脉络。”许多家长表示,本次活动,专家们对问题的深度剖析与教育妙招,让他们豁然开朗,不时发出一声声“哦”,说出一句句“明白明白”,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甚至情不自禁地与义诊专家们握手致谢。

回归教育本质,构建成长共同体

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了义诊复盘活动,和专家一起回顾义诊过程,交流心得体会。校方表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受益匪浅,第一次尝试“一对一”义诊形式,实质上是通过学校联动责任、资源、空间,破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促进了校家有效协同,效果令人惊喜,为后续校家共育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很多家长带着‘如何让孩子听话’的诉求而来,最终发现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教育视角。”林静博士在复盘时提到,父母要通过细致地观察与倾听,真正“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通过积极的回应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林博士强调,只有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回到教育的具体场景,才能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

夏光清老师则从操作性德育视角,阐述了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品格、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应该起到的作用。他表示,爱的教育其实是关系的培育,要让爱回归关系,让关系回归幸福,家长要从“盲目的爱”回归“觉悟的爱”,引导孩子建立并维护好与家人、与老师、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溧水区状元坊小学副校长吕燕认为,关系要走在教育的前面。如有一个五年级女生对新来的数学老师的严格要求不适应,常常与老师“对着干”,对一直任教的班主任信任有加。这也提醒老师们要关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郭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为家庭教育开出“心药方”!家庭教育“义诊”走进中华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