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康科峰报道 “我那网点后墙被展示牌挡着,什么也看不到,而且紧挨着网点窗户车棚里乱放的充电线安全隐患特别大。”在社区“共享法庭”内,业主陈先生陈述诉求。为深入推进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阜新市细河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于娟娟等人在“共享法庭”内,与社区干部共同调解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
陈先生在2012年购买某小区一处网点,在购买该网点时,网点周围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毕。陈先生表示,开发商当时口头答应免收他五年物业费,五年后,物业公司未解决车棚挨着其网点后墙建设。车棚上挂满电瓶车充电的电线,地下车库安装卷帘门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他便一直未缴纳物业费。物业公司以“车棚属第三方承建管理”“商铺后墙原无窗户系业主自行改造”为由拒绝担责,双方矛盾一度僵持。为了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调解团队立刻前往纠纷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一项项梳理矛盾的关键所在。他们主动与承建车棚的第三方公司沟通,商讨能否调整车棚布局,将其整体向前移动,为陈先生的网点预留合适的间距,同时建议物业公司采用统一套管走线的方式,科学规划充电区域,杜绝因私拉乱接电线引发的安全隐患。
经过法院与社区联动调解,运用“背对背调解+面对面恳谈”的组合方式,促成第三方公司与物业公司达成“双轨并行”的解决方案。物业公司承诺优化服务流程,并同意减免部分物业服务费用。起初呈现激烈对峙态势的社区矛盾,在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调解方案作用下,达成兼顾各方权益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