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听郑铁生教授解析《三国演义》的史实与虚构
《三国演义》的历史时空之广阔,时间上跨越了百年历史,空间上上至辽东、下到云南,东临齐鲁、西据川陕。这部小说中活跃着数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说家罗贯中究竟是如何结构出这幅气势恢弘的史诗画卷的?
3月28日下午2:30,名人大讲堂“三国文化季”第四场讲座将在四川旅游学院开启,天津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铁生将以《<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为题,立足于当代意识对《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文化意蕴进行解析,娓娓道来一个时代的家国情怀。
《三国演义》第38回中,刘备在败军之际三请诸葛亮,诸葛亮决定出山,向刘备展开了战略性纲领论述,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郑铁生认为,董卓之乱拉开了三足鼎立的序幕,而透过《三国演义》描写北方群雄角逐的画面,不难发现,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串连在一个核心人物曹操和他的事业发展壮大的叙事线索上。
“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以‘隆中决策’为视野焦点,就必然以此作为审美创造需要的准则,倾注着创造者的情感,灌注着千百年历史积淀和文化意识。”郑铁生表示,瞬间的历史可以铺张在广阔的艺术空间,数年历史跨度也可以在一个瞬间的叙事中完成,完全打破客观历史时间的均匀性,而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现实时空。
讲座中,郑铁生将围绕“隆中对”概括历史生活的基本思想、《三国演义》的史实和虚构、《三国演义》为什么要突出刘蜀集团这三个方面,向线上线下观众分享《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史实与虚构。“《三国演义》适应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曾经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说。
据悉,名人大讲堂由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协调组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讲座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大众、深入人心的知识讲坛,并努力探索构建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讲座也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封面新闻微博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观众,还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观看讲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