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冉洪香
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的青山绿水间,一群妇女正用双手改写着家乡的模样:土疙瘩熬出香甜味、老房子变身暖心民宿、手机屏幕成了“新柜台”……近年来,民主镇以“党建带妇建”为抓手,发动全镇妇女在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经济中闯出新天地,让“半边天”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绚丽绽放。
“女掌柜”撑起“致富伞” 生态产业引客来
“客人就馋我这口原生态!”在枣树村“客路故乡”红豆山庄民宿,唐玲提着从菜园摘回的新鲜蔬菜,灶台上炖着现杀的土鸡,院角的猪圈里藏香猪正撒欢。这位“70后”女掌柜返乡创业,在党支部帮助下流转20亩山林,年养土鸡2000余只、藏香猪300多头,民宿用的腊肉、鸡蛋、时蔬全是自产,周末来山庄住宿常要提前一周预订。
为让顾客吃得放心,唐玲带着村里姐妹搞起“透明厨房”:客人可以到菜园摘菜、到鸡舍捡蛋,亲眼看着食材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她还开发了“全胜香猪宴”“山野菌汤鸡”等特色菜,去年光餐饮收入就达60万元。“过去打工一年挣5万元,现在翻十多倍!”唐玲笑声爽朗。在她带动下,枣树村新增民宿、农家乐12户,60余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苕糖飘香富农家 山货飞出山沟沟
“别看这糖黑乎乎的,甜得很!”在田湾村新建的非遗苕糖文化展厅里,村妇联主席周学莲正热情招呼着游客品尝刚切好的芝麻糖片。2024年,周学莲在镇党委支持下牵头成立了岚皋县民主镇手工苕糖协会,整合16家苕糖作坊,建起了这座集文化展示、产品品鉴于一体的特色展厅。
“以前苕糖卖不出村,现在都销到北上广了!”周学莲带着妇女们跑商超、开网店,把传统苕糖包装成“乡愁伴手礼”,开发出核桃酥糖等多种新品。去年,协会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5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50岁的赵良青负责分装糖盒:“手指头动动就能挣钱,一个月3000元稳稳的!”
“这是我们高山种的富硒洋芋,粉糯得能粘筷子!”在民主镇电商服务直播基地,“95后”电商新农人杨莎举着手机在田间穿梭,一场直播就卖出了3000斤洋芋。镇里实施“巾帼数智计划”,培训妇女拍短视频、开网店,连50多岁的葛姐都学会了在社交平台卖腊肉:“发个视频就有订单,一天能挣百来块!”
如今,全镇50多名妇女主播活跃在各直播平台,年电商销售额突破600万元。枣树村的唐玲也搭上快车,把藏香猪腊肉、土鸡做成真空小包装,“城里白领最爱这口,去年光腊肉、土鸡就卖了30万元!”
组织牵线办实事 姐妹齐心有奔头
“多亏镇里帮我修停车场,不然客人来了车都没处停!”唐玲说。民主镇建立“党支部+妇联+企业”帮扶机制,累计为妇女创业协调贷款210万元,修建基础设施9处,解决技术难题45个。
每逢5号,枣树村的“妇儿驿站”便热闹非凡。村支书陈声会说:“从菜单定价到民宿管理,全是姐妹们自己商量着定!”这种“当家做主”的底气,让更多妇女从灶台走向舞台,撑起了民主镇乡村振兴的“大半边天”。
民主镇党委书记潘学武介绍,镇党委为女性创业者推出技能培训提能力、政策扶持解困难和品牌打造树标杆三大举措。“要让姐妹们的日子像苕糖般越熬越甜!”潘学武信心满满地说。如今,全镇特色产业中女性牵头占比达75%,民宿行业女性经营者超九成,3000余名妇女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