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0007 证券简称:汉威科技 公告编号:2025-008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327,445,61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公司秉持“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引领者”的产业愿景,通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智慧化物联网生态圈,主要是以传感器为核心,将传感技术、智能仪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居家智能与健康及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在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了相对领先的优势。

报告期内,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内外部整体形势,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固本拓新,持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协同发力”为中心策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公司调整传感器业务产品结构的效果显现,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且陆续在家电、储能、汽车、医疗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智能仪表业务坚持市场导向,融合超声、激光、红外成像等前沿技术,不断丰富产品序列,强化在行业深度应用上的创新与布局,持续提升智能仪表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持续推进信创适配工作,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受部分业务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以及战略布局的MEMS传感器IDM产线、激光器封测产线、超声波仪表等新业务在报告期内未能实现有效业绩产出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227,616,194.9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680,280.9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1.38%。报告期内,新布局业务对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49,927,907.71元,如剔除上述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08,188.6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21%。总体来看,公司所处的传感器、仪器仪表及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仍稳中向好,国家工业5.0、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等都对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硬科技能力和物联网数字经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将持续聚焦主业,推进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深化研发创新,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1、传感器业务

在物联网的三层网络架构中,感知层处于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传感器作为感知层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数字信息传输至后端平台处理、分析、应用。公司的传感器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坚持IDM业务模式,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材料、工艺,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柔性等门类,是最具成长性和价值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该板块业务主要由公司旗下子公司炜盛科技、山西腾星、深圳汉威、苏州能斯达、嘉兴纳杰、威晶光电等开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引领者”为企业愿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和战略布局需求,不断巩固气体传感器既有优势,同时积极布局光电类、柔性类传感器,形成化学、光电、柔性、超声四大技术平台和产业核心能力,加速相关传感器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氢能源、燃料电池安全、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持续提升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投资的威晶光电设计并研发出多款激光器,结合各类气体检测需求,开发了与之匹配的激光方案传感器,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成功搭建了蝶形激光器和TO激光器封测产线,实现激光器从研发到量产的完整生产能力覆盖。目前,部分产品已批量生产,为后续大规模量产和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通过投资嘉兴纳杰,成功构建了一条基于6英寸晶圆,涵盖芯片设计、流片、封测全流程的MEMS传感器IDM产业链,提升了公司在MEMS领域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同时为公司进一步拓展高端传感器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采用自有晶圆产线成熟MEMS制程的力敏应变片已向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客户送样,并在工业及智能汽车领域实现批量应用,在手订单量达650万颗/年,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IMU惯性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满足人型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并与国内多家人型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对接。

随着人工智能(AI)、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身智能正成为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国内知名的传感器企业,公司敏锐把握市场发展趋势,通过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开展柔性微纳传感器业务,积极布局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发与创新,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压力、压电、应变、织物)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且已形成四大核心技术、七大产品系列,柔性微纳传感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在具身智能领域,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MEMS压力应变片、气味嗅觉传感器(电子鼻)等,目前已构建起覆盖“触觉-平衡-力控-嗅觉”的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多种感知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柔性电子皮肤产品与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展开合作,同时已经向部分机器人厂家进行小批量供货;2024年,公司凭借在柔性电子领域的技术优势,参与起草并制定了国内首个柔性电子行业标准,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在医养方面,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逐步开始量产。在智能医疗器械和智能可穿戴方面,公司布局的非接触式睡眠监测产品、智能打鼾干预产品等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新研发的智能汗液检测仪已经通过功能测试,能有效监测人体运动状态。此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苏州能斯达正在积极推进新自动化产线的扩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效率,为公司未来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具身智能领域,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感知支持。

在传统产品方面,公司继续深耕安防、环保业务,持续提升燃气传感器、催化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等产品性能,实现多种冷媒气体的兼容和主流冷媒气体的全覆盖,产品关键参数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光学类产品方面,完成冷媒检测模组的深度创新,解决了多个行业共性难点和痛点,构建了在原理上互补、应用中增效的产品体系,系列产品获得国内、国际认证,并获得国内首个冷媒检测传感器CQC认证证书;对激光甲烷气体传感器进行全面升级,显著提升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复杂环境适应性;基于热释电效应的红外火焰传感器在灵敏度等关键性能上实现大幅提升,产品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在MEMS传感器产品方面,公司持续优化和升级工艺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推动整体品质再上新台阶;MEMS氢气、温湿度、流量传感器已实现稳定量产,并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完成平面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全面性能升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热线传感器成功投放市场,符合新国标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在汽车领域,公司聚焦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大核心方向,持续深耕车载传感器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报告期内,公司完成AQS、CO2、PM2.5等传感器的性能升级和多种技术原理的氢气泄漏监测传感器开发,光线传感器、负离子发生器等新产品实现批量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与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储能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提升新结构和材料的电化学CO、H2传感器的寿命和可靠性,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凭借卓越性能赢得市场认可。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医疗领域,流量、超声波氧气传感器等产品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实现较大突破,提升公司在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在传统市场方面,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战略,深耕多领域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在安防领域,公司成功拓展储能与新能源行业、商业综合体消防、智慧安防及智慧煤矿等核心细分市场,特别在催化、MEMS、工业电化学等关键技术领域加速市场渗透,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同比实现较大增长;在家电领域,公司充分发挥“传感器+解决方案”的协同优势,持续深化与美的、海尔、海信等行业头部客户的合作,全面展开环境监测类产品在家电领域的应用,家电类传感器业务实现显著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在汽车领域,公司围绕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大方向,精心构建多元化业务布局,与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业务领域,产品定点和订单金额实现稳步增长;在医疗领域,公司流量传感器、医疗氧传感器、超声波氧气传感器、呼吸健康监测等一系列家居健康监测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2、智能仪表业务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和多年行业经验,针对应用场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主要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环保监测仪器等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在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行业客户基础广泛,市场竞争力突出。

在燃气仪表领域,公司始终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稳步开展各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序列,以TDLAS技术为主的激光甲烷泄漏监测技术取得突破,激光版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管网地听设备、智能压力监测及PPB级激光巡检车全面推向市场,并通过采用自研传感器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重点布局光学领域新产品一一非制冷手持式红外气体泄漏检测仪,并加大超声类燃气计量表的产品研发,与其他气体监测类产品共同构建了“点-线-面-体”全方位的气体泄漏检测方案,形成了涵盖高、中、低配不同技术原理和形式的产品体系,实现了气体检测市场的“大兵团作战”布局;此外,公司持续优化现有产品的功能,提升性能、拓展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加业务机会。

在工业安全仪表领域,公司充分发挥创新研发体系与技术优势,推进安全类仪表在产品迭代、品质提升、场景应用开拓及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的研发工作,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对可燃气体探测器安全产品的CCC认证要求,工业、便携、家用、光学可燃气体探测器系列产品在国内首批全部满足并率先取得CCC证书;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在行业深度运用上的创新和布局,研发推出了激光气体检测、声学气体检测、光谱气体成像等新技术,并与传统化学气体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眼、耳、鼻”仿生系列传感技术和产品,打造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线,包括手持气体成像仪、气云成像系统、声学成像仪、开路激光气体探测器、云台扫描式激光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监控系统等,满足客户多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管理要求,为客户的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公司面向企业、园区及政府三大产品线,通过“建链、补链、强链”策略,提升“产品+技术+应用”的三大创新能力,结合AI技术,初步完成AI智能预警平台和AI风险扩散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增强人机交互能力,在园区和企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中取得良好效果,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3、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的智能仪表,智能仪表作为不同场景的感知硬件终端,将感知信息通过NB-IoT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研发的祥云物联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展现和智慧化应用。公司构建的祥云物联产品以传感器为核心、智能仪器仪表为支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形成了“云、管、边、端”多层级立体化应用生态体系,是公司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祥云物联产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驱动应用融合创新,深入行业客户场景研究分析总结痛点,为客户降本增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目前,公司的智慧化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应用场景:

(1)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食品等高危行业,致力于为各类工业企业及政府提供全面的安全管理智慧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物联感知设备和软件平台,公司构建了综合安全管理智慧化管控平台,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管理。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方案》《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等政策的推动下,公司持续深化“物联网+大安全”战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深耕“企业安全、园区安全、城市安全”三大领域,围绕智能仪表、安全仪表系统、安全信息系统打造了完整的物联网安全产品生态。

报告期内,面对安全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公司充分发挥“传感、仪表、物联网”的产品体系优势,以客户的场景化应用需求为核心,重点布局场景化、差异化、一体化、平台化及智慧化五个产品方向,构建了“点、线、面、体”的产品谱系。公司基于数字基座及大数据平台技术体系,构建政府、园区、企业等多维业务互联、数据互通新格局,通过多样化产品组合满足市场多元化的场景应用需求;持续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标准化、差异化产品的升级迭代。公司解决方案通过相关头部企业技术认证,全面信创适配,引入元宇宙及大模型,初步实现AI数字人及园区多场景智能体的应用创新。此外,公司积极开拓自然资源领域矿山监管等新兴场景需求,拥抱数字经济中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面向企业、园区、政府三大方向的物联网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与市场需求,公司致力于推进安全信息化建设,以创新的安全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安全管理支持。

(2)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综合了多门类物联网技术,基于紧耦合和深逻辑,依托“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系统,面向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等领域,提供集管网GIS、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为一体、垂直贯通的“感知+应用+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燃气、水务等领域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此外,公司从智慧城市整体安全运行的高度出发,聚焦城市生命线感知、预警、应急指挥与运营,构建了城市生命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一整套城市生命线感知、预警、应急指挥等服务。

智慧燃气业务:公司智慧燃气业务主要围绕两方面提供燃气信息化解决方案:一是以政府住建部门等燃气监管单位为主导的基于燃气用户用气安全的云监管平台建设;二是基于燃气公司自身安全需求,建立的以智慧运营、SCADA系统、管网安全监管平台、IoT全生命周期维保平台等为主的燃气信息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建立“厂-网-端”一体化的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深化智慧燃气应用体系产品的行业应用,并成功落地了一座数字孪生场站建设项目和若干数智化场站建设项目;持续拓展大型储气库业务和上游长输管线业务,成功中标储气库自动化项目,为公司布局长输管线场站自控及SCADA系统等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继续保持与华润燃气、新奥燃气、港华燃气、中裕燃气、中油燃气等大型燃气集团及多个大型省会城市燃气集团的良好合作关系,推动智慧燃气相关项目在多地陆续上线,并得到客户好评。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始终坚持软硬件结合的创新发展路线,自研的数据采集终端产品经过持续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采集精度、温度适应性、功耗等硬件指标。此外,公司丰富了智能仪表协议及物联网通讯平台接入软件的指标,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智慧燃气管控平台”、“智慧水厂管理平台”获得了相关头部企业信创适配认证证书,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慧热力和智慧水务业务:智慧热力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并新签署换热站自控项目,推动换热站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提高热力系统管理效率,确保供热效果稳定可靠,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水务业务方面,公司以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继续深化以GIS为基础和核心的数据仓库系统和数据分析类产品,持续优化轻量版GIS+配套巡检移动端、城市内涝预警平台、水利三维数据可视化平台、城市管网稳压系统,增加配套流量计、水质、超声波水表、漏损监测仪等新产品;结合智慧水厂建设的业务需求,围绕智慧水务、智慧厂站解决方案,对水厂智慧生产平台进行产品化改造,深入研究和优化供水量预测模型,同时加强物联网、大数据、AI及相关硬件产品的研发,为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赋能,进一步提升智慧水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积极探索供水、排水、水利、农水等行业前沿解决方案,拓展再生水循环利用、水资源综合调度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水利、智慧农水等业务,扩大公司智慧水务的业务范围。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智慧燃气、水务、内涝、交通等领域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公司智慧城市综合业务能力,积极在市政管网监测、政府监管、老旧管网改造和城市生命线等业务方面,寻找市场机会。

(3)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环保业务致力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检测-在线监测-废气废水处理-智慧环保系统运维”闭环业务生态的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依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治理+运维服务”技术手段,围绕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为企业、政府提供大气监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一体化的环保服务。环保行业整体已从“增量市场”逐渐转入“存量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报告期内,公司环保板块业务仍面临较大压力。

公司智慧环保业务集软硬件服务为一体,主要由子公司嘉园环保和雪城数智开展。经营管理方面,嘉园环保深化内部管理,积极推动降本增效,强化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项目实施效率、盈利能力得到改善。产品方面,嘉园环保持续开展工程设备工艺优化调整工作,并逐步完善相关工艺包,成功立项福建省“揭榜挂帅”项目。市场方面,嘉园环保积极布局,基于现有细分市场做业务延展,储备项目并获取部分订单,先后中标泰国、印尼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项目、哈萨克斯坦化工废水项目,在行业内率先打开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嘉园环保的品牌竞争力。节能改造方面,完成了CO、固定吸附床等设备CFD流场模拟工作,为设备结构优化、阻力降低、提高设备性能提供理论保障;进一步加深在双碳相关的绿色发展、节能改造等领域的探索和落地,完成RTO设备结构轻量化工作,从材料源头上实现节能降碳,设备已应用于工业涂装、化工行业。

雪城数智紧跟政策步伐,在智慧化监测、绿色低碳领域布局,充分应用区块链和边缘计算技术,加速推进环境监测类产品的智能化改造,从而更好的适应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新一代监测技术体系的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稳步推进;在数据处理方面,研发生态环境数据中台,使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在业务推广层面,公司以生态环境解决方案为核心,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态清洁流域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应用,中标了郑州市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综合监测评估项目、郑州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项目、肥东县沙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等项目。

4、居家智能与健康

2024年,公司持续聚焦安全与健康领域,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硬件,进一步完善安消一体化及“空气质量+”的战略布局。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机构养老、智慧家居新兴应用场景,并成功推出消防联动装置、多功能复合产品等创新产品,逐步优化全方面智能安全健康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面对居家智能与健康业务部分产品(如烟感等)市场需求变化及市场同质化加剧的挑战,公司更加注重核心产品打造与升级:安消电子业务在原有技术路线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看护电子业务以毫米波技术为核心切入点,辅以红外技术产品,完成业务与技术的双重布局;“空气质量+”产品线,借助MEMS烟感芯片方案进行低功耗传感器融合技术封装,实现产品业务的布局。此外,公司积极开发具备远程升级服务功能的一体化产品,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公司进一步提升在居家智能与安全健康领域的竞争优势,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公用事业

公司公用事业业务目前仅有郑州高新区供热投资、运营服务,旨在通过投资、建设、运营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为民众提供质优、经济、便捷的公用事业服务,打造供热智慧化产业标杆,并不断深化公司智慧公用“试验田”、“样板间”的战略职能。

根据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更加集中资源专注发展传感器及物联网应用等核心业务,公司拟将供热业务子公司“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转让给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公用事业资产的优化整合、剥离出表,是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路径,有利于公司不断夯实以传感器为核心的行业龙头地位。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1、关于购买郑州安然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事项

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2024年2月5日,公司与郑州欧丽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力巴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西藏安智科技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然测控签署了《郑州安然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暨增资协议》,公司以自有资金1,076.9231万元受让欧丽电子持有的安然股份16.57%的股权,531.2773万元受让威力巴持有的安然股份8.17%股权,416.9518万元受让西藏安智持有的安然股份6.41%的股权,其中威力巴和西藏安智的股权转让款将由公司直接支付给安然股份,作为资本公积用于安然股份的发展。同时,公司以自有资金2,633万元认购安然股份新增注册资本2,633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安然股份51%的股权,安然股份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该事项已经公司于2024年2月5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2、关于进一步增资嘉兴市纳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事项

2024年2月4日,公司与嘉兴纳杰签署《嘉兴市纳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增资协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向纳杰微增资3,000万元,其中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434.85万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制度的规定,本次对外投资在董事长的审批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3、关于进一步增资茂丞(郑州)超声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事项

2024年8月16日,公司与邱奕翔、荆溪瑞、茂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茂盛超声(深圳)企业(有限合伙)、茂丞(郑州)超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茂丞(郑州)超声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协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向茂丞科技增资500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00万元,其余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茂丞科技27.27%股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控制度的规定,本次对外投资在董事长的审批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3月29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