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来啦》栏目六年追踪广东民企代际传承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在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创二代接班人张智霖正站在珠海市乐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看着数字化生产线操控机械臂精准作业。这个由他参与改造升级的生产车间是一个生动注脚,标记着一场悄然进行的家族企业接力赛。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民营企业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今,步入不惑之年的广东民营企业,正站在代际交替的历史关口。2019年3月,羊城晚报推出《创二代来啦》栏目,历时六年系统性记录了广东民企传承的鲜活样本。在这些接班故事里,既有传统制造业的革新阵痛,也有企业治理的观念碰撞,更有商业模式重构的创新实践。这些精彩故事共同勾勒出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深层命题:当创一代逐渐退居幕后,创二代如何完成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深耕六载 勾勒粤商代际传承图谱
民企面临的传承问题有多紧迫?有多方面的数据可供佐证。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家平均年龄61岁,比2023年再年长2岁。据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中80%以上为家族企业。从2017年至今,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家族企业面临交接班。在A股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企业中,董事长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5岁。其中,631家广东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平均年龄为55.26岁,超过三成董事长年龄超过60岁,已经进入退休年龄。这是一场关乎万亿级经济体量的“接力赛”,也是观察中国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
羊城晚报持续关注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因应时代之变,2019年3月在全国媒体中率先启动《经济新动能民企新力量·创二代来啦!》栏目,深入探访有典型意义的粤商“创一代”“创二代”,记录下民企代际交替过程中的碰撞和思考。如今,《创二代来啦》栏目步入新的阶段,我们不仅是广东民营企业接班的观察者、记录者,更希望成为民企传承问题的答题者、解惑人。
《创二代来啦》以六载深耕的笔触勾勒出粤商代际接力的全景图谱。代际传承绝非简单的权力移交,首当其冲的是两代企业家对接班态度的冲突——根据麦肯锡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愿意接班的仅占40%,顺利实现代际传承的不足30%,而传承后三年内出现业绩滑坡的高达80%。
更为深层的挑战来自代际有序接班和企业创新突围的双重挑战。与父辈“白手起家”的创业路径不同,创二代群体呈现鲜明特征:多数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普遍接受现代企业管理教育,对数字化转型、品牌运营、资本投资有着天然敏感度,也更乐于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改造家族企业。
在佛山,瑞洲科技创二代郭瑞洲毕业后未直接接班,而是创立软件公司以“乙方”身份推动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自研系统替代80%的外部软件采购;在深圳,深成星自动化创二代彭立基安排父亲80天环球旅行,同时在四川开拓大客户,以客户替换策略成功实现企业接班;在广州,锦泉眼镜接班人何敏怡通过深度挖掘品牌历史故事、打造新媒体矩阵传播品牌文化等成功激活老字号的年轻基因。“创二代”群体正以独特方式重塑家族企业,传承的本质不是简单延续,而是在守业中创业,在创新中传承。
扶上马送一程 粤商传承有智慧
过去六年间,《创二代来啦》见证了许多创二代从抵触接班到主动破局的蜕变,在这场代际交替中,既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锐气,也有“老将新兵共谋局”的智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卫宁曾在接受《创二代来啦》采访时表示,“在不同的传承阶段,代际冲突的表现有所不同,我们一般把传承分为三个阶段。”在传承开始阶段,主要关注意愿的冲突,接班人不愿接班成为传承初期的主要冲突,也是造成代际传承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共同管理阶段,管理理念和创新成为两代人冲突和矛盾的集中点,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传承后期,随着合法性权威逐渐完成代际转移,父辈的权力失落、子辈情感关怀的缺失,又会造成新的冲突。面对家族传承中的代际冲突,李卫宁建议,代际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将代际冲突协调至较为合理的程度,让代际传承顺利进行。
面对传承的挑战和难题,广东民营企业有独特的解决智慧。留学归国后,创二代王骞放弃创业机会,回到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从基层历练,最终接过“总裁”接力棒,以“二次创业”的思路主导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些大胆的尝试,离不开父亲的支持,他给了我很多发展空间以及试错机会,让我逐步寻到了方向、找准了领域。”“老将”大胆试错,“新兵”“扶上马送一程”,凝聚着广东民营企业破解传承难题的智慧。
在后汽车市场,广州新干线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二代叶绩将“互联网+”思维注入汽修服务,与父亲共同推动“互联网+汽修”新模式,通过全程可视化系统提高门店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粤菜品牌第三代接班人沈志辉与父亲沈振伦共同打造的具有西关风情的点都德,他复刻西关骑楼风格门店,创新开发日式青芥三文鱼挞、泰式冰榴莲等融合菜品,立志把粤菜文化传承下去。创二代继承“守正创新”的粤商基因,他们的传承往往始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变革。
娃哈哈宗馥莉曾说:“企业传承也是一种创业。”当创二代们用智能化取代流水线,用数字化提高管理效率,拥抱互联网刷新品牌价值,广东民营企业正在书写“传承即创业”“传承即创新”的生动实践。
编辑:邬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