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2024年净利润暴涨80%,长城汽车在价格战中“赚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凯 北京报道

3月28日晚间,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

在汽车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的背景下,公司实现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突破97.35亿元,同比增长101.4%,成功打造了自主品牌在红海竞争中的盈利新范式。

这份财报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在于其结构性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长城汽车单车收入达16.38万元,同比提升2.3万元;单车净利润1.03万元,同比提升0.46万元。更难得的是,在行业平均毛利率持续承压的环境下,公司毛利率逆势提升1.36个百分点至19.51%,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56.49%至277.83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印证了长城汽车“要利润更要质量”战略的前瞻性。

实现“以质取胜”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激烈的价格战与行业深度调整中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长城汽车全年累计交付新车123.45万辆,虽然销量同比增速并不突出,但公司总利润却实现了同比约81%的大幅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看似矛盾的业绩表现背后,实则是长城汽车近年来主动求变、精准调整战略方向的成果。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据统计,2024年有超过70个品牌、330款车型卷入降价潮,行业平均利润率被压缩至4.3%),长城汽车没有盲目跟进,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具战略定力的发展路径:果断舍弃低效规模,聚焦高价值市场,通过“高端化产品结构优化”和“全球化市场拓展”两大核心战略,实现了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身。

在产品策略方面,长城汽车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司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单纯追求销量规模已难以维系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长城汽车主动调整产品矩阵,停售了包括欧拉黑猫、白猫在内的多款短期内难以盈利的车型。这些车型虽然在停产前月销量合计能突破2万辆,但由于定价偏低、成本压力大,实际上处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尴尬境地。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将优势资源集中配置到魏牌、坦克、长城炮等高溢价品牌上,着力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组合。

这一战略调整的效果在2024年得到了充分验证:全年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达到近31万辆,同比增长37.13%,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提升至25%以上。其中,定位于高端越野市场的坦克品牌表现尤为亮眼,全年销量23.22万辆,同比增长42.57%,成为拉动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在智能化赛道的布局也开始收获成效。公司将智能化作为魏牌的核心标签,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产品迭代,成功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智能产品。以2024年推出的蓝山智驾版为例,该车型在普通版基础上增加了2.6万元的智能驾驶配置溢价,售价达到29.98万—32.68万元。市场反馈显示,这款产品不仅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更在细分市场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壁垒。这种“智能化+高端化”的双重赋能,使得长城汽车在保持传统优势领域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海外市场表现出色

如果说产品结构优化是长城汽车利润增长的内生动力,那么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则为公司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价值增长空间。

2024年,长城汽车的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全年海外销量达到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海外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39.7%,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长城汽车多年来坚持的“走出去”战略和本地化运营理念。公司不仅将魏牌高山、坦克700 Hi4-T等高价值产品成功导入中东、哈萨克斯坦等新兴市场,还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和品牌营销,实现了显著的海外溢价效应。

以坦克300为例,这款在国内市场售价约20万元左右的车型,在俄罗斯市场的售价折合人民币超过30万元,溢价幅度高达50%。同样,坦克700 Hi4-T在海外市场的售价也比国内高出30%—50%。这种“同一产品、不同市场、差异定价”的策略,有效提升了长城汽车的单车利润水平。

为巩固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长城汽车还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布局。2024年,公司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的CKD(全散件组装)项目相继投产,塞内加尔KD(半散件组装)工厂和越南CKD项目完成签约,巴基斯坦KD工厂更是迎来了第10000辆车的下线里程碑。这种本地化生产模式不仅帮助长城汽车规避了部分国际贸易壁垒,降低了物流和生产成本,还通过就业创造和产业链培育赢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城汽车2024年的业绩表现印证了其战略转型的成功。”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行业普遍陷入价格战的背景下,长城汽车选择收缩低利润业务,聚焦高价值市场,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值得肯定。其高端化和全球化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实现了短期利润的大幅提升,更构建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务管控方面,长城汽车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零部件通用率等措施,公司成功将原材料成本占比降低了1.24个百分点。同时,长城汽车将应付账款周期延长至193天,这一举措显著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为研发投入和战略转型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支持。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长城汽车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长城汽车正加速向“全球智能科技公司”转型,以智能化作为未来竞争的核心战略。据了解,长城汽车研发投入已连续3年超百亿,研发人员2.3万人。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确立了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支柱:算法方面推出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采用“端到端+规则兜底”技术路线,在魏牌蓝山智驾版上实现了全国无图NOA功能(Coffee Pilot Ultra);数据方面构建新一代AI数据智能体系,设置超500种触发事件标签;算力方面打造了算力规模达1.64EFLOPS的九州超算中心。

这些技术支撑下,长城汽车去年推出的魏牌蓝山智驾版能实现拟人化驾驶体验,包括自主变道、红绿灯精准控车等复杂场景。同时,长城还发布了空间语言智能体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赋予车辆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其AI技术的核心基座。

2025年,长城计划进一步加大智能化投入,包括筹备美国硅谷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深化AI与移动终端的融合。此外,长城正加速推动智能汽车向AI汽车进化,将汽车定义为“具备移动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并已与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合作,探索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在高端化方面,长城将推出超豪华品牌“自信”,对标劳斯莱斯,冲击百万级市场;同时,旗舰车型坦克800也将于上半年上市,进一步强化豪华越野市场地位。

在新能源领域,长城2024年销量达32.2万辆,同比增长22.82%,但仍需加速推进以达成2025年400万辆销量目标(其中80%为新能源车)。为此,长城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发展策略,并计划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海外市场作为重要增长点,2024年销量占比已达1/3,2025年将继续拓展欧洲、中东等市场,并加快本地化生产。

“2025年,长城汽车的核心战略在于能否以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拓展为双引擎,构建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协同发展的新范式。若其高端品牌矩阵持续突破市场容量,国际版图实现纵深布局,则有望在汽车产业重构期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存量竞争中实现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的双重跃升。”王坤表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2024年净利润暴涨80%,长城汽车在价格战中“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