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沈阳和平区中山路:穿越时光,书写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诗篇

在沈阳的城市版图中,中山路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与时代变迁,既是一部凝固的建筑史书,又是一幅鲜活的市井长卷。

百年沧桑,镌刻历史印记

追溯至1906年至1915年间,中山路的前身大斜街以沈阳站为起点,如射线般斜向延伸,它不仅是交通的要道,更是商贸往来的通衢。此后,历经多次易名,从1946年的中山路,到1966年的红旗大街,再到1981年恢复原名,每一次更迭都与时代的脉搏共振。 

2013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中,中山路两侧21处建筑赫然在列,占比近半。这些建筑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初,多为日本商人所建,两层欧式风格是它们的显著特征,在岁月的洗礼下,见证了城市的风云变幻。从《奉天省城街市全图》的标注里,能清晰捕捉到那个时代的商业脉络与建筑风貌,它们是沈阳近代化进程的实物见证,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环绕中山广场的6座建筑——大和旅馆旧址、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奉天警察署旧址、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旧址和三井银行大楼旧址,更是组成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建筑史诗。自1996年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起,历经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它们承载的历史价值愈发厚重,曾被称为“沈阳的外滩”,足见其在城市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华丽变身,打造特色街区

2007年,沈阳市政府的一项决策,让中山路迎来了新生,摇身一变成为欧式风情一条街——欧风街。以中山广场为圆心,200米为半径,这片区域开启了一场华丽的变身。

夜幕低垂,欧风街宛如被施了魔法,光与影交织出梦幻的氛围。街头的青铜雕像,无论是魔术师、情侣,还是遛狗少女、品酒大叔、拉琴艺术家,都栩栩如生,为街区注入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巴洛克式、维多利亚式、罗马式等多种古典欧洲风格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的某个小镇,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歌德书店,这座位于广州街与中山路交汇处的百年建筑,以1923年的古朴印记和哥特式、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基调,成为街面上一抹鲜艳的亮色。走进其中,罗马立柱、红木书柜、彩绘穹顶、红丝绒窗帘营造出复古的阅读氛围,这里不只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市民与游客竞相打卡的文化地标,复古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每一张照片都定格着岁月的质感。与之相对的赤十字社支部旧址,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素灰的外观、新古典主义的样式和精美的欧洲装饰纹样,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而建筑前叶圣陶、曹禺、老舍、巴金的青铜雕像,更让文化气息在这里弥漫。 

烟火人间,品味生活百态

欧风街不仅是建筑的盛宴,更是美食与生活的舞台。“胭脂”咖啡酒吧,以正宗的德式西餐和温馨的氛围,吸引着外国友人纷至沓来。皮质沙发、木桌、彩色玻璃灯罩的小台灯,搭配上德国猪肘、香肠拼盘等美食,再加上舞台上深情的吉他弹唱,让人沉醉在这老街的浪漫夜晚。拥抱酒廊、MUMA餐厅、卡尼爷爷等西式咖啡酒吧,也各有风情,共同编织着街区的异域风情。

当华灯初上,烟火气也在街角升腾。“老奉天马家烧麦馆”里热气腾腾,轻欧式的装修风格下,经典辽菜琳琅满目,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ZZ潮汕砂锅粥”在寒冷冬日里,用热乎的砂锅粥和炸果肉慰藉着人们的胃与心,唤醒青春记忆里的温暖。“老杨家熟食店”前排队的长龙、“老北市粘食”传承百年的美味、“纵横烟店”传统的经营方式,都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寻回那些质朴而美好的往昔时光。

中山广场,作为欧风街最西端的地标,车水马龙间,见证着城市五十余载的繁华。这里是梦想的汇聚地,也是心灵的归处,指引着每一个追梦人前行,抚慰着每一位归乡客的心灵。沈阳中山路,这条穿越时光的街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续写着城市的传奇,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永恒诗篇 。

(图片由和平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彭澳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沈阳和平区中山路:穿越时光,书写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