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 慧
或采茶制茗,或飞针走线,或扎制纸鸢……在三月,这个充满诗意的时节里,江苏非遗人以巧手匠心为春天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抢头茶——
跟日头赛跑
3月25日清晨,晨雾尚未散尽,南京溧水晶桥雨花茶基地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几十名采茶工人背着竹篓穿梭于茶园间。
“我们正忙着抢头茶呢!”雨花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告诉记者,采明前茶就是跟日头赛跑,早采一天是个“宝”,晚采一天是根“草”,从采摘到炒制必须“日不隔夜”,否则鲜爽之气消散,口感便大打折扣。
车间里铁锅已烧得泛青,陈盛峰将青翠的茶芽倒进锅心,手掌在200多摄氏度的铁锅里不断翻搅,边操作边讲解,“雨花茶制作包括摊放、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等多道工序,其中‘抓条’环节最为关键,需要用手掌虎口部位轻轻揉搓、提拉,使茶叶形成独特的松针状,塑造出雨花茶独特的外形。”
南京雨花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一部分,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3月,陈盛峰刚刚晋升为雨花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让他感觉肩头责任重大。这些天来,他每天从下午2点一直忙到凌晨4点,全程跟进采制流程。前几天茶园刚刚经历了一次罕见的低温霜降,芽头有冻伤风险,让他忧心忡忡,好在天气逐渐好转,让今年的春茶品质有了保障。
“中国人饮春茶,饮的是天地生发之气。茶叶经过一个冬天的蓄能,在春天苏醒、发芽。当绿色的茶叶在水中冲泡,一口入喉,感觉浑身舒畅。”陈盛峰介绍,目前雨花茶日出货量在5公斤左右,大量开采后,价格将会逐渐亲民,预计4月10日左右性价比最高。
“天籁之音”——
“会唱歌”的风筝
3月26日,南通滨江临海的天空上,几十只色彩斑斓的风筝正随风起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些体型硕大的板鹞风筝,它们在云端奏响雄浑的“空中交响乐”,仿佛在向春天献礼。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亦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2006年,南通板鹞风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其他风筝不同,南通板鹞风筝最独特之处在于“会唱歌”——风筝上精心设计的哨口装置,让声音可传至数里之外,形成独特的“天籁之音”。
“制作一个传统板鹞,需要上百道工序。”这两天,板鹞风筝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承毅的风筝工作室,前来求购风筝的人络绎不绝。为了凸显南通风筝特征,郭承毅扎制时常选用“七连星”样式,图案以瑞狮、八宝如意组合而成,寓意吉祥繁荣、生生不息,再缀满无数只哨口,让风筝放飞时发出独特的声响。
南通滨江临海的独特地理位置,造就了板鹞风筝的与众不同。郭承毅说,南通属于海洋性气候,春季高空气流湍急,风筝放上去可以整夜不落。而在大陆性气候的北方,风筝就发不出这样悦耳的声音。放风筝的场面更是有趣,掌风筝的人负责把风筝扶正,背风筝的人像拔河一样抓牢绳子,随着一声呐喊,背风筝的人们齐声应和,一起逆风奔跑,把风筝送上九霄云天。
南通一带流传着一句俗谚:鹞子满天飞,家家有得收;鹞子口声急,明朝雨打壁。郭承毅解释说,千百年来,南通人既将风筝当作娱乐工具,更视为判断天气的“气象员”。海边的盐民通过哨声判断空气湿度,出海前会在风筝上扎一面小旗,根据小旗摆向和飘动的急速程度来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对整天盯着手机屏幕的现代人而言,放风筝有很多益处,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放松眼睛。”郭承毅和团队不断创新,将传统板鹞缩小到50厘米便于携带,更设计出造型独特的蝉形风筝吸引年轻人……
“抬头看看天空,感受风的律动,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郭承毅觉得,只要有人愿意抬头看看天空,板鹞的故事就会一直继续。
以针代笔——
绣出满园春色
春天的姑苏城处处花团锦簇,拙政园的茶花、留园的玉兰、虎丘的樱花,将这座千年古城装扮得如诗如画。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之女、90后苏绣传承人姚卓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将满园春色“绣”入画卷。
苏绣,以精、细、雅、洁闻名于世。在姚卓最新完成的《玉兰双鹭图》中,既能看到传统技艺的精髓,又能感受到年轻一代守正创新的时代气息。画面中,两只白鹭姿态各异,一只静立枝头,羽翼如雪;另一只振翅欲飞,灵动飘逸。与之相映成趣的黄色玉兰,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更令人称绝的是,随着观赏角度的变换,花瓣竟能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最难绣的是白鹭的眼睛、尾部羽毛、玉兰花的花蕊等部位。”姚卓解释说,这些细节只能用直径不到头发丝1/10的细线来绣,因此需要通过“劈丝”,将一根桑蚕丝“劈”成64份,甚至是128份。创作时,姚卓采用多种传统苏绣针法,以齐针绣来表现玉兰花瓣的平整细腻,以长短针绣出白鹭羽毛的层次感和蓬松感。同时,通过丝线色彩的渐变和过渡,生动呈现玉兰花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
每年春日,姚卓都会带着设计团队穿行在苏州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繁花似锦,用刺绣描绘春色满园。自4岁起,她便拿起绣花针,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海外游学多年之后,她选择回国传承弘扬苏绣艺术。而她的姐姐姚兰创立“姚绣”品牌,以全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手工艺的固化思维,赋予苏绣更年轻灵动的青春面貌。
银针起落,丝线起伏,绣绷上的“春天”,不仅延续着一家两代人的心血和匠心,更绣出了苏绣在新时代绽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