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今年3月28日,累计开行旅客列车7.1万列,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这条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国际铁路,正迎来越来越旺的“人气”。
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读的老挝留学生康乔是中老铁路的常客。2021年底中老铁路刚开通时,他还是老挝国立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本科生。2022年4月,为了回家庆祝老挝宋干节,康乔第一次踏上中老铁路动车。从万象到孟赛,熟悉的归家路原先需要20个小时,这次仅用3个小时就到了。
“在中老铁路开通以前,我假期从学校回家只能乘坐大巴,现在坐动车时间大大缩短了,还能够线上购票,真的很方便!”康乔高兴地说。
目前,康乔还有不少朋友在云南大学、普洱学院等中国高校留学,中老铁路动车已经成为他们来华上学首选的交通工具。
除了往返家乡和学校,康乔和朋友们也经常乘坐中老铁路动车旅行。“琅勃拉邦、万象、万荣等老挝著名的旅游城市都在中老铁路沿线上,现在有很多来自中国、泰国和越南的游客来旅游。”康乔介绍,随着外国入境游客增多,老挝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身边开酒店、开饭馆以及当导游和司机的人越来越多,“你可以明显看到中老铁路途经之处,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老挝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赛·赛雅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老铁路不仅服务于境内外游客,还更多地服务于贸易。中老两国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给老挝的经济带来了更多活力,老挝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据统计,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加到目前的18列,专门针对高附加值货物设计的国际货运列车品牌“澜湄快线”,目前已累计开行1670余列。截至2025年1月2日,中老铁路累计货物运输总量已突破5000万吨,累计运输跨境货物达1158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中元表示,中老铁路开通后,中老两国贸易的物流成本降低了40% ~50%,货物运输时间也缩短了,这对运输时效要求较高的农产品产生了积极影响。中老两国经贸产品种类也从原先的几百种扩大到2000多种,进一步加强了中老经贸联系。
近年来,在中老铁路带动下,老挝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增加,中老贸易货物品类在传统的矿产与工业原料、热带水果和木薯等农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工食品、手工艺品和橡胶制品等轻工业品。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配件、光伏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日用百货等各类跨境电商包裹,也通过“澜湄快线”进入老挝。
货物的双向高效流通,有力推动了老挝沿线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老挝在中老铁路沿线布点建设的诸多产业园区,已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例如,中老合建的老挝首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集合了机电制造与装配、建材生产、光伏设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累计有来自中国、老挝、泰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9国的15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为老挝本地居民提供了约8000个就业岗位。
位于中国和老挝边境的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则集合了国际商业金融会展、国际保税物流加工、国际教育医疗、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四大产业集群。2024年,该经济合作区生产总值达到20.68亿美元,同比增长7.3%。
“未来的任务是要继续借助中老铁路这一经济通道,打造通道经济。只有沿线产业发展起来,中老铁路运营和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才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张中元认为,在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如何加强海关互联互通、投资便利化、贸易规则标准等方面的“软联通”,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据悉,中老铁路未来还将进一步向南延伸,直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构建更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
“中老铁路的综合效益正在持续扩展,它带来了先进的铁路技术,更将老挝跟其他世界经济体联系起来,由此吸引到的外国投资给老挝带来了很多新兴科技成果。希望中老铁路能不断提升老挝人民的收入、教育和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助力老挝现代化转型。”赛雅翁满怀期待地说。
“老挝是一个内陆国,中老铁路开通以后,老挝作为连接中国和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枢纽,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期待世界各国的人都能通过中老铁路来老挝旅游、了解老挝的文化和生活,不断增进我们彼此的了解。”康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