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保鲜冰箱吸引观众驻足。桑雪骐/摄
图二:美菱白色冰箱嵌入在一面红色玫瑰花墙中。 桑雪骐/摄
图三:娇艳欲滴的鲜花成为冰箱冷藏室里的常客。 桑雪骐/摄
图四 :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食材质构检测数据分析。
编者按 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博览会(AWE)素有行业发展风向标之称。在国家积极推动以旧换新、大力提振消费之际,AWE2025更成为了消费者家电换新的“种草”平台。为此,2025年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也选择了在AWE2025的现场举行。通过展会,记者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动的产品和技术,也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智慧家居生活。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保鲜,是冰箱产品的永恒主题。在本届AWE上,各企业通过不同场景展示冰箱的保鲜性能:美菱白色冰箱嵌入在一面不时有玫瑰绽放的红色玫瑰花墙中;澳柯玛冰箱则嵌入在一片冰蓝和翠绿中;海信在素白的展示墙上标注着“真空保鲜标准制定者”的字样……
打开冰箱,记者看到冰箱里不仅有果蔬、肉类、饮料等,就连娇艳欲滴的鲜花也仿佛成了冰箱冷藏室里的常客。在格力展台上,从打开的冰箱门里倾泻而出的玫瑰花,让人生动地感受到“新鲜”二字。
保鲜技术争奇斗艳
在各品牌展台前驻足,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发现,虽然同为保鲜,但是各品牌的技术不再像以前通过强调对不同食材的分区控温控湿来达到保鲜目的,而是采取不同的保鲜技术,并通过技术的融合来保持食材的新鲜。
比如冰箱行业新军——追觅携首款冰箱Z-Fresh系列在展会上亮相。据介绍,其采用的是ECO超低氧保鲜科技,即通过精准调控氧气浓度与温度,延长食材保鲜期;TCL基于分子保鲜技术,全新升级第二代“原创分子磁鲜”科技;海信则在真空保鲜的基础上,将真空技术与磁场技术相耦合,构建起双重保鲜防护体系;方太更是在其高端全嵌冰箱上应用了氮气保鲜科技,将庞大的工业用制氮气设备缩小到2.5厘米厚、2公斤重放入冰箱,从而抑制食材呼吸代谢,减少水分和营养物质流失,延长食材的“黄金营养期”。
同时,各品牌都表示通过AI赋能,让冰箱的保鲜能力大幅提升。海尔在展会上发布了行业首款接入DeepSeek的冰箱新品——海尔AI全空间保鲜冰箱,其升级了磁控冷鲜、磁控冻鲜科技,AI智慧眼、内置气味传感器可识别1300多种食材异味,主动杀菌除味,还能依据用户存储的食材,主动提供食材存储建议与健康饮食规划;卡萨帝三大营养舱则可系统实现零下30℃深冷速冻与MSA氮氧智控。
容声冰箱给出了能减缓蔬菜叶绿素和水果还原糖流失、保持果蔬甜度和营养的“主动养鲜”新方案,其背后依托的是多频光照养鲜系统、智慧动态水雾保湿系统、AI负离子高能杀毒除菌系统。
“冰箱保鲜技术历经三代演进,始终围绕延长食材存储周期、维系营养成分、构建抗菌环境三大核心价值展开,并逐步实现了多种精细化分储场景的技术突破。”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测试负责人王培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冰箱技术迭代路径呈现明显代际特征:1.0时代以机械温控为主导(冷藏/冷冻双区存储);2.0时代进入精准控温阶段(冰温±0.5℃、微冻零下3℃、深冷零下40℃技术);当前的3.0时代,则形成跨介质协同保鲜体系,通过磁场保鲜、真空冰温等复合技术,实现食材保鲜的技术跨越。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与其他可操作、可感知的家电产品展示不同,冰箱保鲜效果的展示由于缺乏过程体验,让现场观众也产生不少疑问。“应用了新技术,保鲜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但是真能达到他们说的保鲜效果吗?”有观众这样表示。
“由于食材品种的多样化以及营养成分的复杂性,冰箱保鲜领域仍缺乏权威的综合评价体系。”王培宇介绍说,目前,保鲜效果评价主要依据GB/T 44494—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 食品保鲜》和QB/T 5510—2021《家用电冰箱保鲜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检测。针对电冰箱产品,当前标准已对果蔬类产品(失重率、维生素C损失率)和肉类产品(汁液流失率、挥发性盐基氮增长率)等关键保鲜指标建立了基础检测体系;另外,由海尔冰箱主导的冰箱保鲜国际标准(IEC 63169-2020-A1-2024-12)正式发布,为全球冰箱保鲜效果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
另据了解,在AWE2025举办前夕,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冰箱保鲜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针对冰箱保鲜性能的国际标准。今后,消费者可以根据权威机构提供的标准核心参数进行直观对比,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选择偏差,从而作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王培宇表示,为了实现更全面和更有效的冰箱保鲜评价,中国电研威凯检测联合了行业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构建了覆盖食材保鲜、营养留存、抑菌能力、能耗效率等多维度的冰箱保鲜性能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推出电冰箱保鲜功能高端品质认证“优品认证”,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直观的选购指引,助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高端化转型。
新产品助力冰箱换新
“我国冰箱产业已经从结构升级期迈入场景驱动融合发展期。在这一时期,技术持续升级和消费链路发生变化,场景驱动的最大特征是外在场景的拓展和内在产品价值的重造。”奥维云网大家电事业部副总经理裴东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在国补的驱动下,2024年我国冰箱市场出现了深V调整,市场浮现裂变与聚变特征。由于消费者愿意为有价值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同时在国补政策的催动下,市场发生裂变,消费升级与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而企业通过“组合拳”,让供需更贴合,细分赛道热度更高,产品实现高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市场份额在向强势品牌集中的同时,新兴品牌也不断崛起。
GfK MI+Consumer Full View(智链全域洞察)对我国近半年购买家电类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13%的中国科技及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在购买冰箱时会特别关注AI功能;在此问题上,冰箱在家电类产品中位居前五。在本届AWE上,记者看到,AI应用正在为冰箱保鲜功能赋能。
“虽然各类保鲜技术在食品领域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低技术成本并高质量地应用到冰箱产品中。”王培宇表示,在具体应用方面,部分保鲜技术会增加冰箱耗能,但企业正试图通过使用高效压缩机、高效保温材料等措施降低综合耗电。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鲜冰箱时,可优先选择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保鲜检测或认证的产品;其次是按需选择,比如年轻妈妈可选择有母乳存储功能的产品。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说明书存放食材,如湿区放绿叶菜,干区放药材;同时,要避免频繁开门或长时间不关门,导致温度波动加速食材变质;此外,冰箱具有杀菌功能并不代表其不需要维护,在冰箱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还是要定期对其进行清洁。
保鲜技术详解
目前,市场上冰箱产品应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分为低温保鲜技术、磁场保鲜技术、电场保鲜技术、真空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又有哪些优缺点?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测试负责人王培宇对此进行了解答。
低温保鲜就是人们熟知的冷藏、零度、冰温、微冻、冷冻等保鲜技术,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及食材本身的代谢活动来实现保鲜的目的。现在每台冰箱基本上都配备了各种低温保鲜技术,且应用普遍,但是也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鲜需求。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实验室经过研究发现,针对一些浆果类型食材,如草莓、蓝莓、猕猴桃等,在零度左右保鲜效果较好,而对于一些有短暂储存需求的肉类、刺身等食材可以放到冰温室,相较于冷冻,其质构和口感会得到较好的保留。
磁场保鲜是通过施加磁场影响食材的生理化反应,如细胞膜的通透性、酶活性等来实现保鲜的目的,并且磁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食材产生破坏性作用,此次AWE展上也有很多厂商引入了磁场保鲜的技术。此前,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实验室对磁控冷鲜下牛肉的品质研究结果显示,其失重率低于1%,挥发性盐基氮增长率也显著低于冷冻状态下的牛肉。
真空保鲜是通过抽取真空减少食材储存环境中氧气等气体含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较好的保鲜效果。目前此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中国电研威凯检测保鲜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真空状态下食材微生物的数量得到明显抑制,菠菜失重率可以达到3%左右。
气调保鲜是通过调节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成分比例来实现食材的保鲜,常见的有低氧保鲜、氮气保鲜等,其主要还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实现保鲜的目的。
电场保鲜是通过施加静电场来影响食材的呼吸代谢等作用以延长食材的保鲜效果,此技术目前在冰箱上也有不错的应用。
此外,在本届AWE上很火的AI保鲜等技术,主要集中在食材智能管理、智能识别、智能食谱推荐等功能上,关于学习模型的建立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桑雪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