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万亩垛田花海。 史道智 摄
高邮湖上花海。 (高邮农文旅集团供图)
如皋平园池村五彩油菜花。 胡志勇 摄
□ 本报记者 李鑫津 丁宏波 董鑫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全国各地花海烂漫。这场“春日限定”背后,各地正抢抓好时节力拼“花经济”。
在苏中,兴化、高邮、如皋三市都不约而同“偏爱”油菜花。在兴化千垛景区,万亩垛田花海演绎“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在高邮湖上花海,“半城花海半城诗”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如皋平园池村,五彩油菜花好似打翻春日“调色盘”……
以花为媒,如何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油菜花花期较短,如何延长“花期”、拉长产业链?三地同做“菜花文章”,又该如何避免同质化?这是解锁“赏花经济”的密码,也是需要直面的课题。
油菜花开三地,各美其美
这个双休日,千垛景区有多火?景区外道路两侧,停着的私家车排成数百米“长龙”;新游客中心广场停车场内,千余个停车位几乎“一位难求”。仅3月29日白天,涌进景区的游客就达到2.5万人次。
“万亩垛田花海以垛为骨,彰显农耕文化之美;以水为魂,演绎千湾湿地风情,做足了‘垛’文章、彰显‘水’特色。”兴化市农业农村局综合科科长朱会林介绍,兴化向水而生、因水而兴,兴化垛田蕴含着传统农耕智慧,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又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国内少有的世界“双遗产”。
乌篷船划过粼粼波光,复古小火车穿梭于花田间……如果说兴化万亩垛田花海是“垒土成垛”而来,那么高邮湖上油菜花田则是“化荒滩为金海”。高邮农文旅集团董事长刘玲介绍,2018年,高邮启动新民滩生态修复工程,将荒废湖滩打造成全国首个湖上油菜花田。依托高邮湖的湿地生态,花海与鸭文化、渔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独特景观。
“置身湖水和花海间,真的是太美了。”来自南京的游客李星不由感叹。作为“江苏十大赏花胜地”之一,高邮湖上花海如今已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正值盛花期,高邮湖上花海日均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线上预约量突破30万人次。
在如皋平园池村,眼前的油菜花海又是另一般模样。除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外,温柔粉、西瓜红、热烈橙、清新黄……彩色的油菜花与一旁的风车、稻草人等景观小品相映成趣,让市民游客宛如置身现实版“莫奈花园”。
与兴化、高邮“有心栽花”不同的是,如皋平园池村打造“油菜花海”颇有点“无心插柳”。平园池村本是小有名气的“荷花村”,加上头顶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个“国字号”头衔,成为自带流量的“网红村”。从前年开始,平园池村积极响应国家“稳粮扩油”的号召,鼓励种田大户稻油轮作,一地两用促增收。目前,全村连片种植油菜面积约1100亩,不经意间形成了千亩油菜花海。
“一朵花”赋能农文旅融合
自3月15日千垛景区开园以来,位于千垛镇东旺村的柯蓝民宿负责人蒋忠维就一直忙得连轴转。“最忙的时候,民宿13间房一床难求。”他说,过去就忙“一季菜花”,现在要忙“四季花海”。凭借毗邻景区的优势,东旺村内已集聚约100家农家乐、40多家民宿。
面对“旺季太短、淡季很惨”的困境,乡村旅游该如何破题?近年来,兴化以垛田为核心,打造“春看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芦花”的四季文旅IP。去年,在“春看菜花”期间,首次推出《壹念·千垛》生态水乡风情夜间实景演出;在“秋赏菊花”期间,推出品蟹赏菊旅游季活动,吸引游客14.9万人次。
今年春天,游客冯婷选择“二刷”高邮湖上花海。去年,她带孩子在湖上花海景区体验了传统榨油,“没想到菜籽油是这么来的,这对孩子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吃干榨尽“一朵花”,景区在花期结束后组织收割油菜籽,加工成“湖上花海”品牌菜籽油,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模式,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不仅如此,高邮还将湖上花海与千年邮驿文化结合,推出“春韵文创”系列产品,单日文创销售额超10万元。景区联动周边推出“一票通”,涵盖花海门票、游船、城市景区等,游客消费链平均延长6小时。
在千垛景区内的“兴好有礼”特色农副产品展销店内,不少游客驻足挑选。在这里,不仅有用油菜籽榨成的菜籽油、龙香芋加工而成的饮品,还有水浒等元素的文创产品。在景区出口处摊位上,兴化卤菜等特色美食引得游人寻味而来。
而在如皋平园池村,当地借助油菜花海打造现代农业景观,实现农旅“双丰收”。城北街道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卢彩霞介绍,平园池村选择的是宁杂158油薹两用油菜品种,该油菜品种菜薹营养价值和口感比青菜薹好,通过摘取主茎,一亩油菜薹就能卖出1000元,“提高效益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吃、二榨油、三观光的效果。”
保留特色,抓好“人无我有”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超过56亿,同比增长近15%。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市场延续强劲发展势头,是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而苏中三地同做“菜花文章”,难免存在同质化现象。如何保留自身特色,抓好“人无我有”,做到“花相似、景不同”?
“高邮湖上花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水陆共生’的诗意场景。但花期短暂、业态单薄仍是发展难题。”刘玲介绍,他们将结合在地特色花海资源和渔业资源,以湖上花海风光游览、特色乡野休闲、渔文化主题展现为主题,打造集花海、花街、花园等特色于一体的示范项目。
下一步,高邮湖上花海景区将利用洪灾遗留庄台打造“湖上花街”,改建鸭业基地为“湖上花园”,孵化复合业态;盘活闲置民居建设“花村民宿聚落”,让更多渔民转型为文旅“新农人”。刘玲说,景区将以运河西堤水上游线为纽带,用AR导览、主题摄影套餐深挖运河文化IP,实现“半城花海半城诗”的诗意沉淀与“一湖碧水一湖金”的可持续发展。
而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则希望效益与美丽乡村共存。一方面将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油菜籽精深加工项目,打造户外研学基地,同时提升联农带农能力;另一方面,用足用好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农耕民俗文化馆资源,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在去年首次推出《壹念·千垛》夜间实景演出的基础上,兴化今年打造了2.0版本。“演出增加《板桥竹·水墨情》,还原了郑板桥开仓赈灾的经典场面。”千垛景区负责人徐波介绍,此外还推出了《施公梦·水浒魂》,让施耐庵与笔下水浒人物上演“跨时空对话”。
“兴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去年更是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波说,景区将深挖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同时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提升游客体验感,让“诗”与“远方”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