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堵了,车位不愁找不到了,从停车场回家的路也亮堂了!”近日,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五路居小区居民高兴地发现,晚上下班回家,从开车进小区、停车入位,再到上楼回家,整个动线变得畅通无阻,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得到根治。
据介绍,小区只有3栋居民楼,240多户居民,院内停车空间其实不少,这对老旧小区来说本是难得的先天优势,可居民还是备受停车问题困扰。“知道我们小区能免费停车,外来车辆也都往里停,我们晚上回家时反而没地儿停了。有的车乱停乱放,把车辆进出的通道堵住了,车上也没留挪车电话,我们错不开车,出不去,只能干着急。”
田村路街道西木社区工作人员陈文静介绍,小区2021年引入停车管理,设立了抬杆系统,但并没有录入信息,也没有施行收费管理。小区周边有不少商务楼宇,车主得知这里有一片能免费停车的空间,越来越多的车辆开了进来,小区原本富余的车位变得“一位难求”。
为彻底治理停车乱象,社区与物业、居民协商,将楼后一片约250平方米的荒地利用起来,改造成公共停车场,同时重新规划小区内其他停车空间,明确禁停标识,更新抬杆系统,完成信息录入,正式开始收费管理。“一方面改善乱停乱放问题,优先满足本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周边商务楼宇的工作人员提供部分错时停放车位。”
一番改造后,小区的停车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新增的停车场位于小区边角地,周边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这片空地要往里走很深,虽然能停车,但太黑了,居民们不愿往里边停。”陈文静说,摸黑停车,摸黑回家,确实很不方便。
居民纷纷向社区及物业反映,希望能装上路灯。但物业实地勘察后犯了难,从现有条件看,拉线要大费周章,困难重重。于是,社区与物业经过多轮沟通,决定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太阳能路灯,既不用大面积施工,又节能环保。方案确定后,13盏太阳能路灯很快就“上岗”。“停车场亮堂了,大家愿意往里停了。还有居民反映,希望能增加一些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就更方便了。我们也就此事与物业沟通,根据居民需求,开辟一片区域,增设3个新能源车充电桩。”陈文静说。本报记者 鹿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