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治理“游烟”,期待更多城市积极实践

  □伍里川

  据报道,2025年3月中旬起,上海率先在武康路、豫园商城、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今潮8弄、蟠龙天地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推进室外“游烟”治理,形成示范效应。这是近年来上海多举措“控烟”的一个缩影。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游烟”即吸烟者在室外一边走路一边吸烟形成的烟雾,其本质是二手烟。此类吸烟者自以为“游烟”和他人无关,也不在“禁烟”范围之内,因此想吸就吸,在城市里形成一个个“烟雾阵”。有人作此形容:走在路上,前面突然有人“吞云吐雾”,烟雾烟味随风“糊”你一脸。这种恼人的体验,折射的是群众远离“游烟”的渴望。

  “游烟”问题由来已久、非常普遍,其刺鼻烟气对他人造成严重困扰,且和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问题形成“呼应”。“游烟”不分场合、不分人群,就连电梯内也成为“游烟”重灾区,对群众身心健康造成隐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研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都明确指出,无论是一手烟还是二手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以来,在宣传吸烟有害、倡导文明吸烟的氛围中,有识之士频频发出大力遏制“游烟”乱象、还城市一份清朗之气的呼吁。但在一些城市,“游烟”问题并未受到重视,宣传和治理脱节。行人面对“游烟”捂鼻而行、落荒而逃的场面,每每刺痛人心。

  通常而言,在室外公共场合,吸烟行为也要遵循不违反规定、不给他人带来不适。多年来,“吸烟室”“吸烟点”等设施的逐步普及,也给了烟民正确的吸烟之处。怎奈很多烟民缺乏公德意识,忽略了非吸烟群体的感受,造成了种种矛盾。近期就出现了一段两男子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起争执的视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推着婴儿车的父亲劝阻旁边排队吸烟的男子不要抽烟,结果和吸烟的男子发生了争执。

  说到底,“游烟”所激起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与非文明的冲突,也对城市文明建设、城市气质的养成造成不可小觑的阻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寄望于个体之间的博弈与“协商”,也不能指望“游烟族”的自觉,而是要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拿出善策。而毫无疑问,上海对“游烟”说“不”,是必要的,也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对“游烟”宣战,重在发挥场所管理方及场所内各业态单位的作用,共建共治、疏堵结合,宣传倡导、劝阻引导并进,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和渠道营造无烟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这种深度打造立体化、常态化“控烟”体系的意识和做法,很有推广价值。

  上海已经行动了,其他城市也别观望。期待更多城市早点拿出实招,让城市中的二手烟不再“横行”。

  (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治理“游烟”,期待更多城市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