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资讯网 中意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高铁串起“双城” “强”企改变“小”城

  监控室内直观查看大米加工进度。

  本报讯(马宇兵 初东阳 记者 张大星文/摄)3月28日是周五,一下班,王晓泉登上“园区班车”来到方正县火车站,17时43分,他乘坐的D7826次列车准时发车,1个多小时后,他就回到了位于南岗区的家,与妻儿团聚。

  王晓泉是益海嘉里(方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品管部主任。他告诉记者,在“益海嘉里方正公司”,如此“跨城”通勤的员工有二三十人。2020年4月,这家“世界500强”丰益国际旗下的企业落户黑龙江方正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厂员工有四分之一是从哈尔滨(平房)、齐齐哈尔、佳木斯、五常等集团内企业调来的骨干。企业“开枝散叶”了,骨干员工也像种子一样,被播撒在“方正”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越来越发达的高铁网络缩短了城际距离,企业员工“当天通勤”“周末团聚”的都不少见,很多人已经爱上了方正这座小城。大家齐心协力,正让这座小城与全国粮油产业链紧密联系。

  走进“益海嘉里方正公司”厂区,10余米高的原粮筒仓矗立在眼前,仓内常年保持低温,超万吨的水稻原粮在此“休眠”,等待蜕变成金龙鱼、香满园等品牌大米。“我们当初选择在这里建设水稻精深加工产业链项目,就是看中了方正县‘中国富硒大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益海嘉里(方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智辉告诉记者,因为企业在方正的飞速发展,加上“方正大米”在全国销售情况越来越好,现有稻米仓储和加工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今年,公司将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3座单体仓容为9000吨的钢板仓,并完成大米‘六面体’包装生产线扩能改造,预计产能提升超50%。”

  加工车间里,日产400吨大米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监控室内的技术人员盯着屏幕,查看大米加工进度的同时,生产数据也自动上传至云端,方便公司管理层和客户随时查看进度。“从原粮到大米、从打包套袋到装箱码垛,只需3名工人就能完成。”赵智辉说,数字化是企业的另一张名片。2024年,该公司获得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数字化示范标杆企业”称号,成为方正县唯一入选企业。眼下,企业正朝着建设“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工厂”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方正县委、县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我们企业运转得越来越顺畅,2024年‘方正大米’销量比2023年大幅提升,集团对‘方正大米’发展信心十足。”赵智辉说。

  “世界500强”企业也在悄然改变着小城的气质。生产技术工张怀强是土生土长的方正人,他曾以为“留在家乡只能种地”,如今,他穿着工装负责调试先进设备。他说:“我爸妈总念叨,‘方正大米’能卖到全国,也有我的一份功劳,他们为儿子骄傲。”

  周日,车窗外的哈尔滨站渐行渐远,王晓泉又奔向方正县的工作岗位。很快,那片已熟悉的黑土地扑面而来。他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这条“高铁通勤路”见证的不仅是他自己的“双城记”,更是黑土地上一粒米奔向百姓餐桌的“方正大米情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资讯网 » 高铁串起“双城” “强”企改变“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