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市卫健委从安防设备升级、医疗纠纷化解、公共卫生强化等多方面统筹规划,加大人力资金投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平安医院体系,在提升卫生健康领域的安全保障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协同共筑平安医院。一是协同推进平安建设。联合公安局,通过多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为医院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二是强化安防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医疗机构“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化建设,全市三级医院在门急诊等要害部门安装一键报警装置,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出入口、主要通道、重点科室及窗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为突发案件的及时处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优化安保队伍建设,我市1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警务室,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实施24小时值班守护制度,让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心就医、放心工作。
规范管理化解纠纷。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确医疗纠纷投诉管理部门和人员,规范设置投诉接待场所,建立患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患者“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投诉纠纷核查、反馈和分析,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将涉医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和初期。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医疗纠纷调解平台,汇聚医学专家、法律专业人士和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及时介入纠纷处理,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全面推开医疗责任险保险制度,发挥保险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中的保障作用,提高医疗责任险保险参保率和覆盖率,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保覆盖率达80%,有效维护了医疗秩序的稳定。
全力夯实公卫防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始终将公共卫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以《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为纲领,不断完善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的医疗救治队伍,调配充足的医疗物资,全方位开展防控工作。二是规范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加强患者体检、面访、规范服药等管理,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回归社会,形成闭环服务管理。三是推进全民健康教育行动。全面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和“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公共卫生、慢性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守护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