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办,国科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行业大模型应用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骏,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郑宏英致辞。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天津大学原校长、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谭建荣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董齐超,海淀区副区长张洪雨,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赵寒,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吴岚岚,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国科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理事长索继栓,阿里巴巴北京党委书记刘葳出席活动。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苏健主持。
马骏指出,人工智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全球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引擎,北京市在智能算力供给、行业大模型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未来将继续强化技术攻坚、深化场景落地、优化发展环境、重视国际合作,打造包容、安全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他强调,参事室多年来始终秉承独立、客观的视角,通过前瞻性政策研究为政府治理提供智力支撑,希望借助中关村论坛平台优势,捕捉最新科技产业动态,推动科技与治理深度融合。
郑宏英指出,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始终走在全国前沿阵地。但大模型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重重挑战,期待在座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寻行业大模型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精心描绘行业大模型高质量应用的崭新蓝图,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添砖加瓦,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龚克以《对发展行业大模型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为题作主旨演讲。他认为,要从通专辩证关系看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必要性,通用与专用大模型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交替演进的过程;要从行业应用要求看行业模型发展的独特性,优秀行业模型应成为行业标准,予以政策激励;要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行业模型发展的开放性,行业模型需要突破行业界限,开放跨行业市场,并体现绿色化要求;要从商业模式看行业模型发展的重要性,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张平在《AI大模型与通信融合-ComAI》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通信与人工智能将共融共生。他指出,当今通信体制难以逾越理论极限,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无法灵活适配复杂场景变化的需求。语义通信是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是未来通信的“拐点技术”,ComAI可以进一步优化通信方式,赋能全流程智能信息处理,进一步简化信息交互方案,实现全流程多智能体协同信息处理。
谭建荣发表主旨演讲《从大数据到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他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四个特点,一是由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物联网技术,二是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三是由网格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四是由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并形成几个典型的综合交叉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他强调,大模型应用前景是与元宇宙融合,同时不能忽略小模型和面向行业的、垂直领域模型。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国科科技创新投资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索继栓分别主持“AI让生活更美好”和“AI引领产业发展”两场高峰对话。国内外嘉宾共议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赋能千百行业的新路径、新方法,并重点就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供应链韧性、金融、电力、网络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与前景进行深入探讨,共话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阿里云智能集团设计部总经理、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师李剑叶,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主任、医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杉,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宣鸿,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张勇,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线平台科技事业部产品解决方案总经理曹诗洋,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李冬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副所长汪洋,意大利技术研究院受邀高级研究员里亚德·切拉利(法国)围绕对话主题深入研讨交流,贡献真知灼见。
国务院参事及参事室有关领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等地方政府参事、特约研究员和参事室负责人,国家部委及北京市相关委办局代表,北大、清华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相关企业和媒体代表共两百余人现场参会。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